3月24日,鉛期貨合約正式掛牌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滬鉛主力合約1109開于19230元/噸,收于18935元/噸,較掛盤基準價18350元/噸,全天漲幅達到3.19%。
此外,滬鉛1110、1111、1112、1201和1202等合約漲幅均在3%以上,其中1202漲幅最大,達到5.56%。
交易數據顯示,首日滬鉛1109合約累計成交73440手,持倉量9696手。廣發期貨分析師曹曉軍表示,鉛期貨合約首日大漲,主要原因在于交易所的掛盤價偏低。“據我們測算,國內鉛的現貨價格加上持倉成本其實是高于交易所首日掛盤價的。”
套利空間猶存
上期所公布的《上海期貨交易所鉛期貨標準合約》顯示,鉛期貨合約的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8%,漲跌停板幅度為不超過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5%。
不同于此前上市的銅、鋁、鋅等品種最小合約單位為5噸的設計,上期所規定鉛期貨最小交割單位為25噸,這正好與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鉛期貨合約“不謀而合”。
新湖期貨分析師張衛濤認為,這一制度設計恰是與LME的接軌。“全球40%的鉛生產量和消費量在中國,所以中國設立鉛期貨,更有定價權。”
不過,相比于LME3月鉛的價格,上市首日的滬鉛價格依然偏低,這便在理論上為投資者提供了異地套利空間。
盡管上述兩個鉛合約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比性,但目前LME的鉛價比鋅要高出300美金,而國內滬鉛價格卻低于滬鋅。對此,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一部門主管認為,“這是不盡合理的”。
“目前兩地鉛品種價格的比值在6.9左右,但兩地鋅銅鋁的比值大概在7.5-7.8,所以鉛價比值也將逐步回歸這一區間。”他因此認為,“陸續會有大量買盤進來,因為中國鉛價低,投資者會拋售LME合約而買滬鉛,這就把價格拉了起來。”
不過,理論要付諸實施仍有一定難度。“從國外買鉛的價格參照LME,這明顯高于中國的現貨價格;但如果想把中國的鉛賣出去,由于出口的高關稅,換算下來又比LME價格更高。”該人士指出。
總之,剛剛登陸國內期貨市場的鉛,尋求合理價位尚需時日。而LME鉛價的劇烈漲幅更為滬鉛價格走向增添了不確定性。
23日,LME3月鉛收于2726.7美元/噸,漲幅為1.86%。事實上,自3月11日以來,該品種累計漲幅已達12.4%。
張衛濤對此表示,鉛期貨價格的上漲,主要因日本地震及核問題,全球對鉛的預期需求增加所致。此外,美元指數近期的不斷走低也是原因之一。“近幾年來,鉛期貨的金融屬性不斷增強,其價格走勢和美元走勢的負相關性較為明顯。”
鉛價不再不溫不火
值得注意的是,為更好實現鉛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上期所放寬了期貨公司會員的限倉比例。相關辦法規定,期貨公司會員實行比例限倉,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實行絕對值限倉,在限倉管理上一視同仁。
曹曉軍認為,交易所此舉是為促進中小企業參與套期保值,抑制投機。此外,這一合約設計在交易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分別適用不同的限倉數額,投資者可以從嚴控制進入交割月份的合約限倉數額,并測算滿足不同階段市場需求的最低持倉限額。
據了解,目前國內80%的鉛用于鉛酸蓄電池生產。隨著汽車工業和電動自行車行業的發展,我國鉛消費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
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鉛產量377萬噸,占全球的42.5%;鉛消費量390萬噸,占全球的40.0%。2001年以來,我國鉛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高達17%,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增長速度。
不過,由于近年來國際鉛價波動劇烈,企業缺乏權威的價格信號指導生產和經營,因此我國鉛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企業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
前述馳宏鋅鍺人士認為,目前鉛鋅礦價格高企,加上加工費,總體價格已經高于現貨價格,對于鉛價的支撐作用比較明顯。“鉛期貨的推出,不是影響價格,而是要增強價格的波動性,使鉛具有更強的金融屬性。而在此之前鉛價一直不溫不火,價格波動每年不會超過一兩千塊錢。”
據了解,株冶集團于24日早上賣出首單滬鉛1109合約,合約價格19230元。該集團副董事長曾炳林表示,鉛期貨的推出有利于更好的進行成本控制,鉛期貨提供的價格發現功能和套保功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成本控制工具。
記者從國內多家鉛加工企業和下游鉛酸電池生產廠家了解到,多數公司均于當日開展了套期保值交易。但也有一些企業并沒有參與鉛期貨。風帆股份有限公司工業電池分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我們自己就有鉛礦山,自己開采自己使用,根本不需要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