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蘊彰
通脹之下,糧價如同驚弓之鳥。北方旱情和國際行情的雙重推動,更引發了政策和市場層面的諸多擔憂。
農業部近期公布信息稱,國內小麥受旱面積正在逐步縮小。截至2月16日,河南、山東、河北等八大小麥主產區的受旱和重旱面積,比旱情最重的2月9日分別減少了1610萬畝和730萬畝。
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也明確表示,中國糧食連續七年增產,小麥庫存充裕。該部門另一位官員則稱,即便今年小麥產量受干旱影響有所減產,也不會對國內糧價產生太大影響。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更是在2月17日回應了國際方面對中國旱情推高國際糧價的說法,稱中國糧食消費主要依賴國內市場,不會影響國際糧價。
但一些推高糧價的不利因素也在彌漫。本報從農業部官員處獲悉,一些產糧大縣地下水位連年下降,加之農田灌溉成本上升,導致價格傳導的壓力很大。中國糧食協會的專家也透露,目前國儲糧食約占糧食產量的一半,市場余糧很大一部分是掌握在“糧販子”手中,對價格變化反應非常敏感。與此同時,享受“限價供應”的國內大型面粉企業,在部分國儲出庫小麥存在質量問題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開始轉向市場。
春節假期結束以來,國內小麥期貨已經屢次大幅度上漲,山東、廣州、長春等地面粉價格也開始上漲。不過目前對糧價下判斷還為時過早,農業部一位官員表示,小麥主產區的麥苗剛剛進入返青期,從現在開始到今年6月才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
“小麥生長期長達8個月,中后期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強,管理的回旋余地很大,如果水肥能跟得上,今年小麥再獲豐收還是有可能的。”該官員表示。
旱情背后
據中國農科院專家稱,目前受旱最為嚴重的是屬于冬小麥播種地區,約占全國小麥面積的76%,產量則接近國內小麥產量的80%。
河南是全國小麥第一生產大省,該省屬于冬小麥播種地區,小麥總產量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自去年10月以來,北方冬麥區降水持續偏少,在2月9日迎來降雪之前,河南省一直處于干旱狀態。
更重要的是,河南有50多個小麥主產縣,幾乎普遍都存在嚴重的地下水位下降。現在河南當地的主要應對干旱措施就是引黃河水或抽取地下水對農田進行灌溉,無水澆灌或澆灌成本較高的麥田則只能“靠天收”。
滑縣是河南第一產糧大縣,滑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袁瑞峰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滑縣地下水位年下降就達到1米左右。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幅度過快,農田機井每年都要報廢200到300眼左右,而這些機井是當地農田灌溉的主力。
到2010年底為止,該縣有45%左右的機井沒有通電,只能用柴油機進行灌溉。2010年農民用電澆足一畝地大約需要10元,而用柴油澆足一畝地需30元。
即便是電費、柴油費價格都很高,在每年嚴重干旱時期,滑縣農業部門都會組織農民通過用電或柴油帶動抽水機來抽取地下水進行農田灌溉。該縣農業局紀委書記郝光亮、水利局局長仝貢凱均表示,他們最為擔心的是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問題,其次才是電費、柴油費的價格成本問題。
和不斷上漲的電費、柴油費一樣,農民種糧所需付出的種子、化肥、農藥、機械作業等方面的成本也都在逐年提高,這還不算農民投入的人力成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農業官員預測,“受成本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今年小麥價格很有可能再現去年較大幅度上漲的一幕。”
該官員還表示,雖然國家今年加大了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特別是2月9日國務院出臺了對冬小麥抗旱澆水每畝補助10元、施肥補助每畝10元的政策,但由于很多地方大量的農田都存在轉租現象,國家財政給予的種糧補貼很難真正落實在實際種糧農民的手上,而是補貼了轉租地的農民。
接受本報采訪的一位山西縣級農業官員也持同樣的擔憂。他表示,國家實施小麥抗旱澆水、施肥補貼的目的是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但目前很多地方的種糧大戶都是從農民個人或者集體的手中承包農地,因此他們得不到政府給予的補助。
小麥的政策市
事實上,國內小麥價格有明顯的季節性波動規律。
一般來講,冬麥上市后的7月份為小麥供應旺季,價格偏低。從9月份開始,小麥消費就會進入旺季,現貨價格穩步上升。春節前后,小麥消費進入高峰期,小麥價格也到達年內高點。春節過后小麥價格開始逐步回落,在四五月份青黃不接時,價格略有反彈,隨后一直回落到六七月份的低價位。
但中儲糧一位分析師發現,今年春節前后國內小麥價格本該處于價位高點,但去年后半年,以及今年春節前一個月到春節后第七天 (2月9日),這兩段時間國內市場小麥價格都比較低,而且基本處于平穩狀態。
原因在于,從去年12月開始,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等方面先后兩次對主產區和主銷區的包括五得利、中糧集團等在內的幾家大品牌面粉企業實行最低收購價小麥定向銷售,僅五得利一家企業就可以從中儲糧獲得150萬噸的低價小麥。
與此同時,面粉企業也同時接到來自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局的 “限價令”,這些企業的面粉出廠價格也隨之下調。
除了“限價令”外,當時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等方面還修改了托市小麥交易細則,禁止貿易商參加競拍交易,并將托市小麥投放量一直保持在每周450萬噸的高位水平,這些政策的實施明顯控制住了后期小麥、面粉市場的走勢。
但是,小麥價格在2月9日發生了新變化。當日鄭州小麥期貨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較節前大漲7%,報收至3051元/噸,首次突破3000元/噸整數關口;2月14日,鄭州小麥期貨又上升至3100點整數關口,成交價連創歷史新高,成為鄭州小麥期貨歷史上罕見的漲幅,普遍超出了期貨業界研究員的預期。
鄭州小麥期貨是目前國內交易的農產品期貨中最大的品種,對國內小麥價格走勢有較強影響。在小麥期貨連續大幅上漲之后,山東、廣州、長春等地的小麥、面粉價格也出現較小幅度的上漲。
本報還獲悉,正在享受最低收購價小麥定向銷售的五得利集團,也在河北、河南等地市場上高價收購小麥。五得利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面粉加工企業,日加工小麥能力高達14500多噸。
該集團分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對本報表示,由于從中儲糧方面獲得的政策性低價小麥質量不過關,不符合加工優質面粉的要求,企業方面只好被迫在市場上高價購買一部分優質小麥,與定向從中儲糧獲得的 “低價小麥”混合著用,這樣才能保證生產出“優質面粉”。
對此,中儲糧內部人士表示,每年參與國家小麥托市收購的糧庫庫點多達數千個,有些庫點為了多收小麥,賺取收購補助和保管費,因此收儲了部分不合格小麥,造成庫存小麥存在一些質量問題,“但存在質量問題的庫存小麥較少”。
權衡 “限價令”和獲得 “低價小麥”,上述五得利集團負責人表示,前者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更大。他認為,照此下去,如果后期干旱嚴重,今年小麥價格有可能大幅度上漲。
炒作難控
1月下旬,摩根士丹利方面稱,當前全球糧食市場供應過度吃緊的狀況比2007/2008年度糧食危機時的情形還要令人擔憂。來自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進一步顯示,目前世行國際食品價格指數比一年前猛增29%,只比2008年6月的峰值低3%。
國際糧價飆漲的局勢讓世行行長佐利克也極度擔憂,2月15日,佐利克發出警告——國際食品價格已經上漲到“危險的程度”。
雖然在國內一些官員和專家看來,佐利克的警告和擔憂與中國還隔著很長的距離,中國和世界糧食市場素來隔著一道“防火墻”,二者之間只是互相略有影響,并不存在決定性的關系。
但來自中國糧食協會的一位老專家擔心,由于國儲糧食只占糧食產量的一半,其余很大一部分市場余糧是掌握在農戶和“糧販子”手中。而在上季小麥收獲半年過后,現在大部分農戶手中多半都只剩充足小麥口糧,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小麥基本掌握在“糧販子”手中。
“糧販子”又稱糧食經紀人,在原糧所有權流轉過程中,運輸戶、糧貿公司、部分糧庫及糧食加工廠均充當了“糧販子”的角色。根據中國糧食協會調查獲得的信息,目前國內有逾百萬的“糧販子”,常年從事著糧食收儲、貿易類的業務,特別是最近幾年國家實行糧食最低價收購之后,國內糧價日益上漲,如此龐大的原糧搶購隊伍更顯得相當活躍。
該老專家稱,有很大一部分“糧販子”是縣級或縣級以下基層糧庫員工出身,在1998年開始的幾輪國有糧庫改革中,這些人因減員分流、置換職工身份等原因離開了糧庫崗位,有的干起了糧食貿易,有的還建起了個人糧庫,他們對糧食市場極為熟悉,有的靠收儲中介費,有的靠賺取價差,深諳其中盈利方法。
他對本報表示,目前來自國際市場的投資商對中國干旱進行的炒作,已經使國內小麥期貨價格出現暴漲,小麥現貨、面粉等產品的跟漲壓力也在增大,如果國內逾百萬的“糧販子”也加入其中,國內小麥乃至整個糧價將面臨更大壓力。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