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市場在一輪驚心動魄的大漲之后,又經歷了一輪同樣驚心動魄的大跌。
本報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由于行情波動風險加大和一些投資者高倉位操作,商品期貨市場近兩周來爆倉的比例已經超過了金融危機時。
與此同時,前期大量涌入商品市場的資金正在迅速撤退,受到國家政策調控的農產品市場里,資金的潮涌潮退相當明顯,而金屬、工業品受到流動性過剩的支持,分析師認為后市可能仍會回歸牛市。
驚魂
對于“期民”劉先生來講,這一周實在是驚心動魄的一周。
大宗商品市場從10月開始的一輪“歷史罕見”的大漲里,劉先生看對了方向,一直多頭持倉豆油合約。到了上周四,豆油主力合約1109已經漲至兩年多高點10554元,比10月初大漲了超過20%。劉先生30萬的本錢已經翻至50多萬,浮盈接近100%。
然而上周五開始商品市場尤其是農產品突如其來的連續暴跌,卻讓劉先生不僅回吐了利潤,而且陷入了“爆倉”困境。上周五豆油1109合約一天下跌了3.61%,持有多單的劉先生認為這種跌幅是調整而并非轉向,對后市仍然看好的他在豆油跌至10100元左右時又進行了加倉,將本來30%的倉位提到60%。
因為堅持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劉先生在周一下午又進行了加倉,此時他的倉位已經達到90%。不料周三開盤,豆油跌停,“一天就損失了19萬,眼看著奧迪變成了奧拓。”劉先生說。
“砍完空頭砍多頭。”行業人士都如此戲謔這一輪行情。劉先生這樣的遭遇,其實只是這出“商品驚魂記”的一個片段。
先是一輪驚人的單邊牛市,從7月初到11月10日的短短4個多月里,體現大宗商品綜合價格的文華商品指數已經飆升了37%,而棉花、橡膠等品種價格已經基本翻番;進入10月,有些品種每日的漲幅經常都在3%以上。
然而跳水行情突然在上周五到來,而且出人意料地連續出現跌停行情,全面跟蹤國內商品期貨走勢的文化商品指數大幅走低,此指數三個交易日內兩次跌幅達3%。
“幾乎沒有人料到會跌得這么深。”一家大型期貨公司交易部操盤手說。
事實上,多家期貨公司高層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市場此輪大波動產生的風險,甚至已經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那一輪巨幅下跌。一家傳統期貨公司副總經理說,“爆倉的人數已經超過了那一輪系統性風險發生時。”他透露,以北京營業部為例,這兩周每天基本都有一個客戶爆倉,以整個公司計算,爆倉率已經達到了七百分之一。
另一家期貨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爆倉比例可能更高。本報抽樣調查了若干家中等規模以上的期貨公司,所有參與調查的人都表示,這一輪行情風險已經超過了金融危機時,爆倉比例也更高。
離場觀望
前期涌入大宗商品市場的資金,本周正在集體撤離。“周二一天10億資金流出了大宗商品市場。”中期研究院首席宏觀分析師付鵬統計。
付鵬計算出一周以來整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約有四分之一的資金離場。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有29.4%的資金撤出,大連商品交易所整體減少25.2%,而鄭州商品交易所整體減少23.1%。
從7月到11月10日里,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持倉資金的增量為433億。按照持倉占保證金比例40%計算,433億增量持倉資金的背后,是1080億的資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場。
農產品市場曾經是新增資金最青睞的地方,如今卻也成為了資金撤退最洶涌的地方。付鵬統計,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期糖合約,主力保證金頂峰時期達到42億,現在剩下30億;11月1日,棉花主力資金保證金規模達到約30億的峰值,而目前只剩下14.7億元。
“資本大幅度撤離政策高度監管的市場。”從11月初,交易所就連續發布關于棉花等農產品期貨的交易所調控令,“從169號文件到181號文件,都可以明確地解讀出政府的確在向農產品期貨市場施壓。”
相比之下,金屬等受到行政管控較少的品種上,資金撤出的現象并不如農產品那樣明顯。
(本文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田蕓)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