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美聯儲在結束了兩天的利率會議后宣布在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的同時,啟動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刺激政策,在未來8個月中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試圖改善就業狀況,促進經濟增長。美聯儲的二次啟動“印鈔機”效應很快傳遞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市場。消息公布后的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漲1.85%,滬深300指數漲了1.76%,上證大宗商品指數則上漲了2.73%,黃金、有色、煤炭等抗通脹板塊領漲大盤。
或許正是美國的那只蝴蝶正猛烈地“扇動”著中國的大宗商品股票。那么這一混沌的邏輯起點在哪?中長期看,這一機制是否會繼續存在?這可能是目前國內投資者正在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考察這個問題:
美國經濟經衰退需要寬松貨幣政策
目前美國經濟正在經歷著2008年金融危機留下的后遺癥,經濟復蘇步伐依舊緩慢。失業率高達9.6%,這一失業率數據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出現,第一次是1982-1983年間發生的,期間美國的通貨膨脹高達7.7%。
美國經濟中個人消費開支雖持續增長,但依舊疲軟。一方面,美國就業市場持續低迷,消費者因擔心失業或收入下降而選擇謹慎消費。另一方面,家庭去杠桿化進程仍在繼續,消費者將更多收入用于償還債務或是儲蓄,消費傾向有所下降。在內需疲軟的同時,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呈現減弱趨勢。二季度美國出口僅增長9.1%,為2009年以來最低季度增幅。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學者特利斯認為,美國經濟短期內將繼續處于主宰地位,但7到15年后,亞洲經濟體會不斷增強,美國就會面臨挑戰。特利斯認為,美國要想長期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進行根本性轉變,讓美元不斷貶值,同時減少消費。
強勢美元無法抗衡長期趨勢
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來試圖刺激經濟增長、改善就業,這正是2010年11月3日美聯儲決定購買6000億美元國債的初衷。這做法,在美國國內可能面臨一個短期的挑戰,即保持強勢美元,以便地向全球輸出美元,兜售其國債。顯然這種考慮只是短期的,原因在于全球投資者對美國國債超級信用的迷戀,市場一旦出現風吹草動,投資者仍然愿意買入美國國債避險。
另外,美國巨大的金融市場,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機會,要投資美國金融市場,當然也需要美元,更何況,原油、農產品、黃金、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計價貨幣都是美元,全球美元需求有很大的慣性和剛性。
伯南克貨幣主義情結
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伯南克最感興趣的有兩件事: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和波士頓紅襪棒球隊。伯南克對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濃厚興趣使他潛心思考和研究大蕭條的原因,并開始長期關注通貨緊縮對經濟所構成的威脅。
伯南克有一個綽號“印刷報紙的本”,這個綽號起源于他與格林斯潘在通貨膨脹問題上的分歧,公眾賜予伯南克這個雅號是基于他的一個觀點: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過大量印刷鈔票的方法來增加流動性。
2002年-2003年,在解決美國的通貨緊縮問題上,伯南克就已經在業界獲得極大的知名度,他當時極力鼓吹降息,結果導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2008年以及剛發生的2010年11月3日的歷史再次表明伯南克具有極強的貨幣。顯然,伯南克正在大規模擴張貨幣,并且只要經濟和就業所需,貨幣就在所不辭。 (CIS)
■國聯安大宗商品發現之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