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輝
前天(21日),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時隔半個月再次見到來上海準備正式起訴上海大宗農產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CCBOT”)的王險峰時,適逢美國總統奧巴馬剛簽署加強OTC衍生品交易市場監管等內容的金融改革法案。
作為從事普洱茶、羅漢果、薄荷腦和菜籽粕等農產品中遠期保證金交易的CCBOT,在今年6月交割的普洱茶合約上,因多頭不認可較現貨市場偏低的電子盤價格加之空頭的庫存現貨遭質疑而發生大面積的交割違約。這一風波,因多家媒體的報道,成為綠豆、大蒜電子盤遭國家發改委處罰后又一引人注目的事件。
多頭代表的王險峰,則借親屬關系控制著CCBOT兩家“交易商服務中心”的東北地區最大代理商,在其返傭賬戶已先后四次被CCBOT凍結后,決定來上海控告CCBOT。
而CCBOT已于一周前(15日)在其網站上發布了“關于‘王險峰、于開宇事件’的公開聲明”予以“回擊”。
事實上,CCBOT還于同日發布了“關于存量工行委托代扣交易商轉入‘銀商轉賬’的通知”、“關于必須設立專業合作社對接交易商服務中心工作的通知”的兩則緊急通知,試圖補救過去客戶不規范出入金及大量非農產品經紀人的自然人開戶時存在的漏洞。4天后,該市場又發布了將分批對守約空方的普洱茶進行現貨拍賣的預約公告。而據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CCBOT也僅在普洱茶6月合約的最后交易日(6月10日)向上海某貿易公司發出過催促其組織3萬批五級普洱茶于十日內入指定交割庫的通知。
且不論王險峰與CCBOT間爭議的孰是孰非,據本報記者對國內大宗商品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的多年觀察,此類市場雖均采用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但為啟動市場及維持市場活躍度,大都存在或明或暗的做市商,一些市場的自然成交量不及四分之一的成交總量,甚至有的市場管理者自身參與交易,而其交易信息的發布、逐日盯市的結算、保證金的封閉運行等又極不透明,充斥著暗箱操作,更長期處于多個監管系統之間的監管盲區。因此,將此類適應了現代市場經濟的需要并已發展為一新興行業的市場,稱為有別于受嚴格監管期貨市場的大宗商品OTC衍生品市場,而非“變相期貨市場”,或許更合適。
回到次債危機后痛定思痛的美國剛實行的金融改革法上,號稱上世紀30年代后監管最嚴厲的金融改革法,將OTC衍生品交易市場的監管列為重點內容,此類創新過度的OTC衍生品將進入集中清算市場進行統一清算,并將在美國證券、期貨兩大監管組織(SEC、CFTC)的監管下披露有關市場交易及主要交易商參與情況的信息。
其實,據國內多個中遠期市場的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借鑒國內已成熟的期貨、證券保證金第三方存管經驗,成立商務部牽頭、銀監會主導的統一保證金結算中心,則可規避保證金挪用、虛擬資金等危害客戶資金安全的最大隱患。
還有的業內人士甚至建議,不如按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監管經驗,將證監會期貨部獨立,新設一期貨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負責期貨市場及OTC衍生品交易市場的監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