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三季度的礦石市場又掀波瀾,第一波浪,來自供給的“后院”。
7月5日,有消息稱印度鋼鐵部部長Virbhadra Singh已再度向財政部提議,應完全限制鐵礦石出口,或統一征收20%出口稅,以確保印度鋼鐵工業發展的原料需求。
根據之前公布的計劃,印度鋼產能到2012年時從目前7200萬噸提高到1.24億噸。目前,印度粉礦出口稅率為5%。
此前,冶金工業規劃院院長李新創曾指出,“作為我國鐵礦石的第一大現貨進口國,印度自身發展必然帶動鋼鐵消費水平,其國內礦石對華供應能力能否持續,是中方長期不能忽視的戰略問題。”
如今,隨著印度調高鐵礦石出口稅率風聲再起,中國鋼企的現貨供給再度面臨壓力。與此同時,現階段的季度協議模式正由于鋼廠的虧損壓力而搖搖欲墜。
“我們現在都在采購現貨,仍然覺得生存比較艱難。不知道大鋼廠能不能堅持住協議價。我個人判斷,出現違約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7月5日,唐山一家民營鋼廠的負責人士說。
按照季度定價模式,三季度礦價采用二季度現貨平均價結算,已高于目前現貨價15-30美元/噸。依賴協議礦生產的生鐵成本,已高出純現貨產生鐵370元/噸左右。
這與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頗為類似。當時,長協與現貨價格也出現了嚴重倒掛。中國鋼企被迫推遲長協,轉而采購現貨,合同執行率一度不到70%。
面對當下的價格倒掛局面,雖然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明確表態不會采購現貨,但更多鋼企人士則選擇繼續觀望。
一位大型國有貿易商負責人認為:“如果走向現貨已是礦商眼中必然的趨勢,那么鋼廠要做的就是評估最合適的違約時機,以實現自身利益的大化。”
畢竟,力拓CEO艾博年(Tom Albanese)已經放話,如果鋼企現在轉而要求按較低的現貨價出貨,可能將標志著季度定價體系的結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