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蘊彰
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啟動農產品“打炒風暴”之后,一度聲勢迅猛的大蒜、綠豆等農產品漲價風潮逐漸平息。
但這只是今年夏糧收購啟動之際一個短暫的預演,新一輪農產品漲價正在醞釀之中。
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告訴本報,極有可能接棒下一輪漲價的農產品會是大豆,上漲大約將從今年10月份開始延續至明年上半年;若大豆漲價,會逐步傳導至肉蛋奶、多種豆制品乃至玉米價格。
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由于今年國內大豆產量降幅較大,在預期通脹的大背景下,國內外炒家很容易借機炒作;而近兩年國際大豆市場價格持續低迷,一直延續國內外價格倒掛的局面,政府和企業容易麻痹,低估未來大豆暴漲的可能性。
進口依存度過高
因低溫多雨等原因,今年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明顯下滑,而且下降幅度較大。
黑龍江省是國內大豆生產的最大省份,大豆實際種植面積6000多萬畝,約占全國大豆總產量的40%。根據黑龍江農業委員會5月份掌握的信息,今年該省大豆播種面積較去年下降8%,400多萬畝;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提供的數據是,較往年減少了200萬畝。
“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的縮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國內大豆產量也隨之下降!眹野l改委宏觀院產業所主任藍海濤說,近年來國內糧食自給率一直維持在95%左右,但由于國內生產大豆的成本過高,近幾年來大豆供給越來越高度依靠進口。
從1997年到2009年底,中國大豆年進口量增長了3961萬噸,其中尤以近兩年進口速度最為 “神速”。2008年進口大豆3743.6萬噸,2009年即上升至4225萬噸。2009年12月,中國進口大豆創造了478萬噸的月度歷史紀錄。
進入2010年,中國大豆進口依然是高速提升,目前已占世界大豆貿易量的53.3%。
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進口了401萬噸大豆,4月進口量為420萬噸,5月進口量將超過500萬噸,而6月、7月甚至都會超過600萬噸,“今年預計我國大豆全年進口量將提升至4750萬噸!眹壹Z油信息中心的一位分析師說。
進口大豆提速出現的原因之一是,與中國相比,南美和美國的大豆價格很低。以目前大豆價格為例,中國政府規定的大豆收儲價格約合每噸3750元,從美國進口大豆到港分銷價格每噸只有3200元~3300元,價差每噸在500元左右。而后者為轉
基因大豆,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出2%~3%。
藍海濤表示,在今年預期通脹的大背景下,由于中國大豆對進口依存度過高,今年國內大豆產量又有下降的前兆,再加之大豆有需求穩定、耐儲存、產地集中等特點,國內游資很有可能將目標盯準大豆,選擇在國內大豆成熟季節——即10月份進行價格炒作。
前述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師和兩位糧油企業老總也表示,目前外界一致對國內棉花減產比較關注,而忽略了對大豆減產的重視,F實的情況是,雖然短期內,國家控制炒作農產品的消息對市場形成一定壓力,但風聲過后,政府對市場的控制松懈下來,國內游資可能卷土重來,開始新一輪的農產品炒作。
傳導效應更大
中國大豆進口來源過于集中,也是游資炒作的一個條件。
2009年之前,中國進口大豆來源國主要集中在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由于今年中國與阿根廷因貿易爭端導致豆油進口急劇減少,相應地從美國和巴西的大豆進口量大幅增加,其中來自美國的進口量增長速度更快。
美國農業部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4月29日,過去一年中國訂購了2190萬噸的美國大豆,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70萬噸,占到同期美國大豆出口訂購量的58.6%。報告稱,在中國大豆進口增加的推動下,美國全年大豆出口訂購量將從去年的3240萬噸增加到今年的3740萬噸。
據了解,中國大豆進口主要受少數跨國糧商控制,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4家公司壟斷了中國80%的大豆進口。
早在2004年、2008年,就有受到國際大豆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導致國內農產品市場損失慘重的先例。只是最近兩年國際大豆價格一直保持低價運行,價格倒掛無形中減小了對國際大豆價格波動的可能性。
但藍海濤認為,由于中國大豆進口主要集中在美國,加之與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相比較,國家對大豆的儲備量相對較低,一旦國內游資炒作與國際期貨炒作借機聯動起來,政府方面很難控制局面,大豆漲價就會逐步傳導至肉蛋奶、多種豆制品乃至玉米價格。
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對此進一步分析認為:在國際上,農產品等商品作為“資產”的概念已被廣泛接受,因此投資資本對農產品進行炒作是很正常的。近幾年國際市場每一輪農產品價格波動,都與農產品的這種投資屬性相關。
“大豆價格上漲很容易形成對整個農產品市場的不穩定預期,帶動其他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他解釋說,“根據我們的研究,大豆價格每上漲10%,豬肉價格上漲7.8%;玉米價格每上漲10%,又會使現行豬肉價格上漲5.3%。”
“我國每年進口的大豆中75%是做了豆粕,滿足國內飼料的需求,其余的才是用來生產食用油。”前述其中一位企業家這樣提醒。
下游產能正在擴張
中國大豆進口增長今年為何如此迅猛?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分析師陳樹韋認為,“主要是近幾年我國養殖業的規模以及食用油的加工產能在擴大,而國產大豆一直不能滿足需求!
上述糧油企業老總對此有更深入的分析,他們一致的看法是,在國資委、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的傾力支持下,近兩年中糧集團、中紡集團和中儲糧等國內糧油巨頭投資建設了一些大型油脂加工廠。
“即便是很多業內分析人士,對中糧、中紡、中儲糧的油脂加工實力也并不知情!逼渲幸晃患Z油企業老總分析說,中糧集團已經達到接近1000萬噸的油脂加工產能,中紡集團也具備年加工油脂600萬噸~700萬噸,年精煉近150萬噸的能力。
據中國大豆產業協會介紹,僅去年一年,新增油脂加工產能就已經接近1000萬噸,當前國內大豆油脂的加工能力已經超過9000萬噸。照此計算,上述三大糧油巨頭占比高達近20%。
中糧、中紡、中儲糧等突飛猛進的結果是,一方面,國內油脂加工企業產能提高神速,足以與益海嘉里這樣規模的外資企業相抗衡;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中國食用植物油仍以豆油為主,國內潛在的大豆需求缺口仍然在快速擴大。
這種需求缺口被國內外炒家邊際化擴大、從而借機炒作的可能性由此變大。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