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魏曙光陸星兆
“1920元/噸漲停位置開盤太離譜了,估計是投資者下錯了單,又是一出烏龍指事件吧。”一位期貨營業部的交易結算部經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對于昨日期貨市場中冒出的玉米期貨主力合約1009合約以每噸1920元的集合競價漲停開盤,應該是投資者下錯單所致。
雖然大宗商品價格經過連日下跌之后,市場企穩跡象明顯,但像昨日玉米期貨合約被投資者用2394手合約以1920元/噸的漲停價開盤的情況,仍非常罕見。3日,玉米市場早盤開盤后,行情顯示系統集合競價開盤價定在1920元/噸的報價,這個價格比上一交易日結算價上漲73元,達到了漲停位置。按照交易所規定,某一期貨合約開市前五分鐘內經集合競價產生的成交價格形成開盤價。如果集合競價未產生成交價格的,以集合競價后第一筆成交價為開盤價。
據行情系統顯示,昨日大連玉米市場集合競價期間出現了對應交易單,其中新開倉630手,平倉1764手,而成交價在漲停價。開盤后,1920元/噸,這個漲停位置旋即從盤面上消失,市場報價也大幅回落到1855元/噸的正常交易位置,全天以1862元/噸收盤,上漲15元,漲幅僅0.81%。
“估計是糧油企業的自營席位,非經紀席位。應該是烏龍事件吧,投資者下錯單了。”上述結算部經理分析指出,按照期貨市場報價原則,價格優先,數量優先,一些精明的投資者在集合競價位置就把這些交易單通吃了。這也使得開盤之后,這個離譜的價格沒有出現大的影響。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期貨市場不少“搶帽子”的投資者,集合競價就入場埋單,專門去成交一些錯單和誤單來賺錢。
“看到9月合約竟然以1920元的報價漲停位置開盤,我還以為是系統出錯?”持有玉米合約的馮先生對著盤面覺得莫名其妙。“我錯過了一輛寶馬X5,”他遺憾地說,“看著漲停價報出,我開盤時以1920元/噸掛入沽空單1200手,可惜沒有成交,否則昨日早盤(按1852元/噸計算)平倉,大概可以賺80多萬。”
不過,對于公司結算人員來說,這“真是驚魂一刻”。另外一家期貨公司結算人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集合競價出來,我一看漲停了,真的怕封死漲停位置。因為平日玉米品種波動不大,期貨公司對客戶收取的保證金水平相對比較低。如果玉米封死漲停,就必須通知那些風險程度最高的客戶加倉。如果連續漲停的話,高風險客戶就面臨強平。”
“還好,還好。等我電話撥通了,價格也下來了,客戶風險也降下來了,就沒說強平的事,只是提示了一下關注風險之類的話。又和客戶說了點別的,聊了幾句才掛了電話 。”他說。
記者也了解到,由于是集合競價,部分交易軟件并沒有顯示1920元/噸的成交明細記錄。不過,在彭博、財訊等更多行情軟件中都得到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