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輝
“雷聲大,雨點小”,商務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證監會和國務院法制辦等五部門4月底聯手開展的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核查工作已過去近半年,而商務部規范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的管理辦法仍未見及時頒布。相反,魚龍混雜的此類“準期貨”市場,卻于這半年內興起又一輪開辦和上市新品種的高潮。
前天(13日),國內首家推出大蒜中遠期交易的山東壽光蔬菜電子交易市場正式上市花生仁中遠期電子交易品種,而此前僅在花生主產地的山東省已至少有四家電子交易市場在交易花生中遠期合約。
開業時宣稱要推出活豬交易的湖南御邦大宗農產品交易所,也已于近兩個月創新性地推出了凍片豬肉、凍干精膘和鹽濕豬皮的中遠期交易。甚至在去年奧運會前受累于“郭遠峰事件”而曾遭拘禁的一些商品經紀公司負責人也已打算于近期內推出自己的中遠期電子盤。
國慶節前(9月28日),則在貫徹落實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政策的天津市正式掛牌了定位于“中國品種最齊全的創新型交易所”的渤海商品交易所(BOCE)。
最牛的“商品交易所”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發起并批準設立的BOCE,堪稱最牛“商品交易所”,不僅手持天津市政府的紅頭批文,還由當地政府先于商務部發布了有關該市場監督管理辦法的地方性法規,而且在當地注冊了以前只有國內商品期貨交易所專享的“商品交易所”冠名。
可以讓BOCE董事長閻東升自豪的是,該交易所不僅是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而且號稱進行了“五大創新”(即體制創新、機制創新、交易創新、資金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的該交易所,因其“全球首創現貨連續交易、延期交割方式”,可“創造性的解決了世界商品交易中100多年來困擾實貨貿易商和商品投資者之間的矛盾對立”。
正謀求通過與相關電子交易市場合作逐步推出石油、化工、金屬、煤炭、農林等領域24小時交易品種的閻東升,面對CBN記者,誓言三年之內該交易所將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多品種商品交易中心和定價中心。
場外衍生品市場監管難題
其實,在期貨交易受現有從嚴監管體制束縛的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準期貨”的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為適應各產業鏈上風險管理的需要進行“匠心獨運”的各種創新均并不令人太意外。
遠者,如前些年一些農產品中遠期市場上推出的“準期權”式提貨權交易。近者,則有“低碳經濟”下去年掛牌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一再誓言要推出的碳排放權遠期交易,而該交易所的股權設計中還允許外方(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以交易技術入股。至于五花八門的黃金保證金交易,則通過各種渠道已在各省會城市遍地開花。
但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一再出現的風險事件,如去年的“郭遠峰事件”,今年初的“中國石油化工交易網對賭事件”及近期的“山東沂蒙山花生事件”,無不提醒著監管層這類不斷壯大著的市場僅憑行業自律已很難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