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錢曉涵 ○編輯 楊曉坤
美聯儲每月例行的議息會議前夕,美元突然陷入到了一片空頭氛圍之中。昨天亞洲交易時段,美元指數不斷下滑,盤中最低跌至76.02,險些創出一年以來新低。頗為巧合的是,2008年9月22日,美元指數在一片恐慌之中暴跌1.96%,盤中最低觸及75.90。在此后整整一年的時間里,美元指數先漲后跌,但75.90的低點始終未被打破。
“這看起來像是一種輪回。”東證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林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短一年時間,美元又回到了起點;而歷來與美元形成負相關的大宗商品價格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已得到了充分地修復,能否重試升勢就要看去庫存化的過程是否足夠徹底了。
美元指數周年“還原”
2008年9月22日前后,正值美國政府為挽救次貸風暴所造成的損失,拋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之際。遺憾的是,美國政府如此大手筆的救市計劃給投資者帶來的印象只有一個——美元完了。因擔心過于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加重美國財政負擔,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最終可能導致美元崩盤,形成惡性通脹的局面,投資者于9月22日當天大舉拋售美元。美元指數當天暴跌1.96%,盤中最低觸及75.90的低點。與此同時,紐約原油期貨交割月合約狂飆至130美元/桶,創下單日漲幅之最。
但出乎絕大多數投資者預料的是,美元此后并未崩盤,反倒是一路走高,半年之后,美元指數竟然沖高至89.62!而預期之中的通脹也沒有來臨,國際原油期貨最低跌至33美元/桶,全球經濟甚至一度陷入通縮的陰影之中。
“美元的升值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其本身的避險屬性。”光大期貨業務本部總經理嚴治國認為,歐元、日元的貶值幅度遠超過美元,這間接推動了美元的走強,但這并不表示美國經濟的復蘇力度有多么的強勁。
嚴治國表示,避險情緒消散之后,投資者似乎開始重新考慮美元本身的問題。跌至一年前的起點后,是破新低還是強勁反彈,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
對大宗商品影響力正在減弱
本周稍晚的時間,在匹茲堡將舉行20國集團(G20)峰會。市場人士普遍預期,各國首腦可能會對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問題進行探討。“有一個現象很值得關注,那就是美元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力不再像之前那樣緊密。”林慧對記者表示,美元與大宗商品的負相關性近年來一直保持得很好,通常是美元漲、商品跌,反之亦然。但最近一個月以來,除黃金價格還秉承這一負相關性外,包括原油、有色金屬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似乎與美元“脫鉤”,自行演繹獨立行情。
林慧認為,造成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前大宗商品自身的供求關系超越了所謂的“金融屬性”范疇。“高庫存是擺在大宗商品面前最大的障礙,如果庫存不能有效降下來,證明實體經濟依舊疲弱。如果那樣的話,未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與美元之間的負相關性會更弱;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美元大幅貶值。畢竟國際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計價,若美元持續大幅貶值,其對大宗商品定價的影響力依然會迅速回歸。”
截至記者發稿,美元指數報76.19,下跌0.7%;NYMEX原油主力合約71.5美元/桶,漲2.29%;COMEX黃金期貨主力合約報1020.1美元/盎司,漲1.4%;倫敦金屬交易所有色金屬期貨漲幅普遍在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