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昨日在大連舉行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本報訊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昨日表示,玉米期貨合約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五年來,累計交易量達4.53億手,交易額7.26萬億元,成為與產業聯系最緊密的品種之一。
由國家糧食局、大連市人民政府和大連商品交易所聯合舉辦的“第三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昨日(9月17日)在大連隆重舉行,與會人士圍繞玉米當前市場形勢及未來趨勢、玉米企業風險管理等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我國的玉米期貨自從2004年9月22日恢復交易至今年8月底,五年間累計交易量達4.53億手,交易額7.26萬億元,日均交易量約38萬手,日均交易額約60億元,日均持倉量62萬手。”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在大會上致辭表示。
劉興強說,玉米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保持較高的關聯度,并具有超前性,據抽樣調查,吉林、黑龍江等玉米主產區有21%的農民在種植、銷售過程中參考大連玉米期貨價格。近年來,大商所參與玉米期貨的法人客戶數量年均在2000個左右,法人客戶交易量和持倉量分別約占總交易量和持倉量的16%和50%,產業客戶參與度高于或等于全部品種的平均水平。可以說,玉米期貨是市場功能作用發揮較好、與產業聯系最緊密的品種之一。
盡管如此,劉興強也同時表示,我國玉米期貨市場服務相關產業的功能還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從市場規模看,美國玉米期貨成交量是玉米現貨產量的40多倍,而我國僅為2-4倍,說明我國玉米期貨市場發展空間還很大。
從投資者結構看,在機構客戶中,流通類企業是大連玉米期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加工類企業和綜合經營類企業所占比例較低,特別是玉米深加工企業很少參與。從持倉結構看,與世界最大的CME玉米期貨市場相比,大連玉米期貨市場的現貨企業持倉相對不穩定。這些情況都說明,我國玉米期貨市場在發展產業和機構客戶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證監會期貨一部副主任宋安平在國際玉米產業大會上表示,玉米期貨合約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五年來,許多玉米深加工企業和飼料企業通過參與大連玉米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交易,回避了價格波動的風險,改善了企業經營。“我們也希望,玉米產業能進一步加深對期貨市場的理解和認識,熟悉期貨的交易規則,把握期貨市場的風險特征,真正利用好期貨市場為企業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服務。”
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張桂鳳在致辭中也希望玉米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加工、貿易企業能夠很好地掌握期貨這一現代金融工具,更好地利用大連玉米期貨市場管理風險,指導經營,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