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何珺發自北京
昨日,市場久盼的國家臨時存儲大豆競價銷售交易會如期舉行,正如業內人士此前的預料,本次計劃交易的49.99萬噸大豆全部流拍。對此,專家表示3750元/噸的起拍價遠高于市場價格,因此對于流拍并不意外,而首批流拍的“50萬噸”國儲大豆很可能只是政府對市場的一次試探。
對于市場傳言的政府或補貼大豆加工企業,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黃延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補貼加工企業不如補貼豆農,關鍵是要讓中國的大豆進入流通領域。
“國豆”首次面市全部流拍
去年全球商品價格大跌,為了確保國內糧食市場價格穩定,國家先后四次進行大豆收儲,共計劃收儲725萬噸。其中,約150萬噸為中央儲備,短期內無拋售計劃;剩余500多萬噸為臨時儲備。
據報道,因為原料價格問題,今年初黑龍江省97%的大豆加工企業不得不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同時,黑龍江省糧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農民手中余豆僅為25萬噸。東北的大豆加工企業很快將面臨無料加工的局面,企業方曾多次表示希望國儲大豆以補貼價拋售。
昨日,大豆加工企業終于盼來了拋儲,但卻沒有盼來希望的“補貼價”。23日,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黑龍江、吉林、內蒙古設分會場)舉行國家臨時存儲大豆競價銷售交易會,計劃交易大豆共49.99萬噸。其中,黑龍江省30萬噸、吉林省10.06萬噸、內蒙古省9.93萬噸。
早上8點30分,內蒙古大豆準時開始交易,起拍價為3790元/噸,等待交易的均為二等大豆。緊接著,吉林的二等大豆、黑龍江的三等大豆分別以3790元/噸和3750元/噸的起拍價開拍。上午12點10分競價結束,三省大豆無一例外遭遇流拍的結果。
“50萬噸”或是一次試探
中華油脂網的主編郭清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了流拍的原因,目前產區大豆的現貨價格超過3500元/噸,進口大豆的分銷價為3700元/噸,顯然3750元/噸的起拍價沒有任何價格優勢,更何況企業還要負擔出庫費(約30元/噸)、運費等。此外,拍賣成功后短時間內很難出庫,多存一天糧還得多給一天補貼。
對于國儲大豆首次面市遭遇流拍,專家們并不意外。早在開拍前,中國大豆協會副會長劉登高就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預言“很可能流拍”。昨日劉登高指出,除非后期市場價格有所上升,目前的起拍價才能被認可,比較合適的起拍價應和當時的市場價接近。他認為,違背市場規律的順價銷售只能是一種夢想。
郭清保透露,國家將在9月新豆上市前分批拋售200萬噸大豆,因此首批“50萬噸”可能只是政府對市場的一次試探,在確定市場對這樣的起拍價不認可后,國家是否會下調下批大豆的起拍價將成為市場最關注的問題。
他說:“從小麥拍賣的經驗來看,即使在成交率很低的時候,國家也從未下調過起拍價。可大豆的情況有所不同,如果政府的目的只是拋售,可能會調價。但如果政府想維持國儲對市場的調控力度,就會咬價不放。”他認為,國儲大豆的流拍對期貨市場是一個利多的消息。
農業部官員:補豆企不如補豆農
2個月多前,陽霖集團獲得了黑龍江省財政廳給予的3000萬元的補貼,用于“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加工農民手中不符合國儲標準的大豆30萬噸”。“花落一家”在當地引起不小的爭議,
緊接著,6月11日,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在一次會議上表示,政府正在為改善始于2008年的收儲計劃尋求方法!罢卟粌H將考慮農民的利益,而且將兼顧到當地壓榨商的利益!
于是,市場上紛紛猜測大豆加工企業獲得補貼的方式可能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對此,本報記者昨日采訪了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黃延信。他表示:“沒聽說過(將補貼大豆加工企業),市場規則就是平等競爭,補貼違反了平等競爭的規律。”
而對于“以洋豆養家豆”的說法,他表示也不知情。此外,他認為,儲備豆油和儲備大豆一樣,都存在賣不出去的風險。
黃延信強調,如果國家收上來的大豆賣不出去,壓在倉庫里的國產大豆就不能進入壓榨領域。所以政策的調整,關鍵是如何讓中國的大豆進入流通領域。
他還說:“即使要補貼,也應該補貼豆農。假設豆農因為進口大豆的進入導致每斤損失一毛錢的利潤,那國家就補貼農民一毛錢,市場價格自然會降低,加工企業就愿意買了,這樣國產大豆進入壓榨環節,整個(大豆產業)就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