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期貨 王亮亮
中國大量進口已令國際市場上商品緊缺程度悄然下滑,單靠流動性難以達到在實際消費中去庫存效果。筆者認為,流動性行情瘋狂過后,三季度商品價格回落風險較大。
剖析大宗商品今年上半年走勢,可一分為二:巨大漲幅中一部分是由于此前過分恐慌,以致部分品種一度低于生產成本,國儲收購作為階段資源調節手段,成為當時價格保護力量。隨著市場信心的回暖,商品價格也如預期迅速扳回超跌部分;之后漲幅是否存在虛高則需要從基本面的變化來判斷。經過國內外一輪接一輪的經濟刺激之后,各項經濟數據逐漸止住了下滑勢頭,大宗商品消費也脫離去年冬季低谷,這為上半年商品造就了上漲基調。
眾所周知,國內許多商品尚需依賴進口來彌補缺口。由于歐美尚未完全擺脫衰退陰影,全球市場都把目光集中于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買盤成為外盤評論中的熱門話題。近幾個月的國內商品進口數據也的確近乎瘋狂。甚至此前出口的鋁、鉛、鋅也轉為大幅進口。根據海關統計,今年1-5月期間的銅及銅材累計進口量上升104.6%至148萬噸;今年前5月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24189萬噸,同比增長25.9%;1-5月中國大豆進口總計為173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7%。中國因素在這輪危機中值得期待,但不容忽視的是,經過幾個月進口后,全球過剩庫存大量轉移到了中國。即便全球供需平衡表沒有發生變化,如果以庫存消費比來衡量,國內資源緊缺程度已明顯下滑。以鐵礦石為例,目前國內庫存已超1億噸,足以支撐鋼廠用到8月。后市國內商品無疑面臨著新一輪的去庫存化過程,與年初不同的是,目前價格已經較年初顯著提高,而國儲出手購進的概率微乎其微,甚至農產品有輪庫放儲的可能,這無疑都是當前國內商品市場面臨的風險。
盡管過去幾個月國內經濟數據多數亮麗,但外需出口卻一直形成拖累。5月出口總值為887.5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6.4%。前文提及的樓市、股市的上漲已令泡沫呼聲漸起,針對流動性泛濫的政策調控風險在三季度需要警惕。銀監會日前曾下發緊急通知要求確保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防止違規流入資本市場、房地產等領域。統計顯示,中國5月份新增信貸6645億元,1-5月份累計新增信貸5.84萬億元。市場普遍預計6月份新增信貸將超過5月份,上半年新增信貸或達到6.5萬億元。從往年信貸增長規律來看,6月份投放規模都呈現階段性偏高水平,銀行半年考核壓力導致出現季節性波動,因此6月數據井噴之后,7月投放量將出現回落也將必然。參考前面的規律,這可能進而導致國內期市保證金水平的衰減。如果認為當前商品期市漲幅中有流動性成分,那么一旦階段性抽出也將擠出投機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