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貨第一股”之稱的中國中期,如今正面臨著尷尬的處境。中國中期在一周內連續發布三次“利空”公告:其第二、第三大股東大舉減持所持股份;做大期貨公司的戰略止步于定向增發告吹。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2008年每股收益僅為0.04元,靜態市盈率高達450倍。
第三大股東悉數減持
第二大股東尚持3000多萬
6月13日,中國中期公告,駿益投資已減持完所持有的公司股份。駿益投資6月5日—6月10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了217.7萬股,6月11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27.6萬股。本次減持后駿益投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在此之前,中國中期6月6日公告,駿益投資2008年9月26日—2009年6月5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售出114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本次減持后尚持185.459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8%。5月6日公告,2008年3月31日—2009年5月5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了253.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7%。
6月10日,中國中期公告,嘉利科技2008年7月22日—2009年6月8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售出了1146.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本次減持后尚持有303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3.2%。5月6日,中國中期公告,嘉利科技在2008年12月27日—2009年5月5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了42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5%。
資料顯示,中國中期的第二大股東哈爾濱嘉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第三大股東廣州駿益投資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股東均為劉潤紅,分別持有70%、80%的股份。而第一大股東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也掌控在劉潤紅的手中。
期貨業務盈利小幅增長
難撐“期貨第一股”桂冠
中國中期2008年年報顯示,200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較2007年的1.16億元小幅下降6.44%;由于公司營業外收入增加520萬元,實現凈利潤941.6萬元,同比增長36.07%;每股收益0.04元,凈資產收益率0.56%。
隨著公司業務轉型的發展,期貨經紀業務收入所占比重加大,公司期貨經紀業務的營業收入1344.90萬元,較2007年的500.78萬元增加844.12萬元。雖然增幅達168.56%,但只占總收入的12.5%,遠不及汽車服務收入的5982.09萬元和物流業務收入的3578.83萬元。其期貨經紀業務盈利僅為459萬元,同比增加20萬元,因此,從其營業收入和盈利看與“期貨第一股”的美譽不相稱。
中國中期的前身是捷利股份,2007年開始,通過一系列資產收購和出售,改變公司名稱等運作,將公司轉型為以期貨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
2007年5月14日,捷利股份以4318萬元的價格購得遼寧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現名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90%的股權,并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將中期期貨增資至5000萬元。當年12月12日,捷利股份與北京亞布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2350萬元受讓后者持有的中期嘉合49.67%的股權。2008年2月18日,捷利股份正式更名為中國中期。
中國中期由此被稱為A股市場上的“期貨第一股”,受到機構及游資的熱捧。今年3月以來,股價一直以18元為中樞窄幅波動。以2008年每股收益0.04元計算,市盈率達450倍,而目前A股市場平均動態市盈率為28.08倍,靜態市盈率為27.89倍。
定向增發無奈告吹
做大期貨業癡心不改
2008年2月29日中國中期公告,擬向非特定對象公開發行不超過1.4億股A股,計劃募資總額不超過25億元資金。此番定向發行,中國中期擬增資收購中國國際期貨(16.132億元)和中期嘉合期貨(3.24億元)兩家經紀有限公司,并增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5.04億元)。增資后,中國國際期貨和中期嘉合期貨的實收資本將分別達到12億元和3億元,中國中期占兩者實收資本比例將分別達到90.83%和94.97%,同時其還將持有中期期貨94%的股權。然而,由于不符合證監會“一參一控”的規定,中國中期隨后決定撤銷定向增發方案。
中國中期董秘辦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收購中期嘉合的步伐暫時止步,但公司做大做強期貨業務的決心未變。為了最大限度滿足期貨經營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公司將通過擴股等多種途徑增大在期貨行業中的投入。
對于仍然會采取別的方式注入中國國際期貨的傳聞,她回應稱,目前還沒有任何動作,一切以公司的公告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中期在其2009年展望中沒有提及汽車服務業務,或將在整合剝離之列。她表示稱,公司會繼續剝離汽車服務及傳統物流業務,打造好主營期貨業的平臺。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