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期電子盤未受期鋼上市沖擊
編者按:近一年多來,鋼材期貨與遠期電子盤一直以來都是行業內最為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對期貨寄予厚望的人士甚至表示,鋼材期貨的上市或將完全代替有“準期貨”之稱的電子盤。電子盤短期內會否面臨退出舞臺的命運?眼下鋼期上市滿月之際,由種種跡象看來,這一臆想似乎并沒有得到印證。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鋼材電子盤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優勢與 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 現代物流報記者王京 發自上海
時下,我國鋼材期貨正迎來上市“滿月”之際,但回顧一個月來,鋼材期貨盤面表現較為一般,螺紋鋼、線材除在上市頭日大量持倉、交易活躍外,此后幾乎從第二周開始,一直維系下探之路,交易平平,遠低于大家預期。
而被業內認為將遭受鋼材期貨巨大沖擊的鋼材電子盤,該月看來交易量卻是未減反增,據記者了解,今年4月份,上海大宗鋼鐵電子交易中心日交易量單邊最高突破35萬噸,上海鋼之源較上月交易量也有兩成新增。
看到上述情形,業內難免疑惑,我國鋼材期貨已經破繭而出,鋼材遠期電子交易市場為何仍具強勁生命力?其存在的本質意義在哪兒?未來又將于國內鋼鐵行業內扮演何種角色?
提供價格參考
力推現貨市場網絡化
不可否認,鋼材期貨的推出是行業發展的重大使命,對鋼鐵業的未來發展及交易模式的變化帶來積極意義。
然而,“鋼材電子盤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鋼材中遠期電子交易行業資深人士、上海鋼之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裁劉喜勝一語中的地談道,鋼材電子盤交易的產生是市場的需要,可以說,它的出現為早期市場提供了一項“鋼材真實成交即時價格參考”,且在行業內首具套期保值的功效,充分迎合了市場規避風險的強烈需求。
有統計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線材產量平均在7000多萬噸/年,螺紋鋼近1億噸/年,面對極大的產量和市場容量,“市場迫切需要一個真實的價格來加以指導”。
據了解,鋼材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最早成形于2003年,2006年基本步入成熟,當時國內鋼鐵流通企業正是面臨著嚴重“被動”局面。譬如,至今仍存在的鋼價不透明、易變,到處詢價,訂單、合同失信,調價信息滯后,異地交易困難等現象。
不難想象,鋼材遠期電子交易的出現,確實給國內鋼鐵流通企業搭建了一個良好的風險釋放平臺,“并改變大家以往的傳統交易模式”。
事實上,談及鋼材電子盤對鋼鐵行業所做的貢獻,遠遠不止這些,劉勝喜興奮地告訴本報記者,具體來講,首先實現了套保功能,尤其是在進出口鋼材時,以前無法鎖定價格,海上運輸過程中,價格波幅很大;其次,使行業內長期存在的鋼廠與鋼貿商之間的不平等對話關系趨于公平起來;第三,對后期鋼材期貨的上市推出起到了很好的“啟蒙教育”作用。
另外,最為重要的就是,鋼材電子盤改變了傳統的市場貿易模式,首次實現鋼材現貨市場網絡化,解決異地貿易的困惑,通過網上交易,網下配送,把全國鋼材貿易聯結起來。
錯位互補生存
力爭現貨訂貨配送中心
基于鋼材電子盤眾多行業貢獻,顯然,鋼材期貨難于完全取代它。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鋼材電子盤或將能夠與鋼材期貨相輔相成、互補共生。
或者說,“電子盤是鋼材現貨和期貨的共同補充”,在劉勝喜看來,電子盤既是服務于鋼材現貨市場,又是鋼材期貨的“引路人”。
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兩者都是在為鋼材交易模式革新進行探討,但鋼材遠期電子交易市場與鋼材期貨卻有著不同的定位和目的。
“鋼材期貨主要用于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具有較大的金融屬性,而鋼材電子盤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努力打造鋼材現貨訂貨物流配送中心。”,劉勝喜認為,這是未來電子盤生存的本質意義所在,當然也是兩者之間的最大不同之處。
鋼材遠期電子交易市場是現貨市場的升級,主要針對將來要生產的價格具有不確定性的產品,通過調節產品遠期潛在供求,從而發現未來價格,并鼓勵實物交割,是專門服務于鋼鐵貿易、流通企業;而鋼材期貨是一種金融衍生品,雖然同樣具備套保、價格發現功能,但由于參與面廣,更多參與者還是追求投機、套利目的。
尤其值得提到的是,鋼材電子盤市場因客戶需求還有其他鋼材遠期電子交易品種,譬如熱卷板遠期電子合約等,“而期貨市場只有螺紋、線材,沒有必要再推出其他鋼材期貨合約品種,”上海鋼之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裁劉喜勝分析說,鋼材不同于鋁、鋅,因螺紋與板材原材料一樣(只是工藝不同),沒有本質排它性,所以從期貨金融衍生品特性及螺線與板材的相互關系來看,期貨交易所根本沒必要再推出板材期貨合約。
當然,即使是當前的螺紋、線材交易品種,電子遠期合約較期貨合約也有極大的靈活性。如在小規格的延展性上、交割計量的方式上、交割品種的硬性要求上等,電子盤都是很便于企業操作,為企業服務的,“電子遠期交易通常是為了滿足現貨交易現實,而期貨往往是高于現實,引領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