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輝
“我也是早秈稻期貨掛牌當日的中午,經大有期貨方面通知才獲悉自己成交了該新品種的第一單。”有著普通中年湖南人外貌的陳先生本周四在大有期貨上海營業部大戶室平靜地向CBN記者表示。
因對自身素質及各項輔助條件要求極高,成交第一單且能事后盈利出場是多少操盤手的夢寐以求,而年屆不惑且操作上以穩健套利交易為主的他一直向記者反復強調其奪標早秈稻期貨第一單的偶然性。
十六年前已上市過秈米期貨的中國,于本周一(20日)迎來稻谷類期貨的回歸。全球最大稻谷生產國和消費國的我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正交易稻谷類期貨的國家。
所處地理、交通位置與全球農產品定價中心的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 Group)極其相似的鄭州商品交易所,低調舉辦早秈稻期貨上市儀式,從而正式踏上爭取稻谷全球定價權榮譽之旅,無意間成就了兩位個人投資者同時競標第一單成功的榮譽。而通常情況下,國內新期貨品種上市當日成交的第一單多歸屬現貨背景的國有控股企業。
其中,陳先生作為一擁有現貨貿易企業背景的私人老板張先生在大有期貨開立個人賬戶的操作人,以每噸2050元的開盤價賣出第一筆9月份到期的早秈稻期貨合約,雖然成交量僅有1手。
“我是在9月合約上自當日跌停板價位向上間隔布下數筆賣單,同時在明年1月到期合約上自漲停板價位向下間隔設置數筆買單,形成跨月套利之勢,也使整體風險可控。”陳先生回顧道。
按照國內期貨交易規則,開盤價由每日8:55至9:00之間所有輸入交易所主機的買賣報單集合競價產生。因此,按當日漲停價位輸入的買單及按當日跌停價位輸入的賣單按價位優先原則勢必各自處于買賣隊列的前列。
但對于均以當日停板價位輸入集合競價序列的報單,則得按時間優先原則排列,即在交易所撮合主機于8:55開始對外接受報單的剎那,以跌停板搶先輸入的賣單才最有希望成為當日第一單。而集合競價期間的最終成交價,則以保證開盤時總成交量最大的原則確定,會優于小量申報時第一筆成交單的停板申報價位。
“我是20日上午8:30即通過易盛交易系統向大有期貨總部主機輸入上述跨期套利報單的,而大有期貨總部擁有一條直接通往交易所主機的專線,快捷的通道保證了9月合約上第一筆賣單的成交,但我在1月合約上申報的漲停買單卻沒有這么幸運成為第一筆買單,故能搶到第一單還有很大偶然性。”陳先生稱。而當天陳先生共掛單200多手,成交100多手,其所在席位大有期貨則以4000多手成交量居當天各期貨公司之首。
事實上,在期貨市場上有一批開盤操作手法類似陳先生的操盤手。甚至,有人曾向CBN記者介紹,擁有多年交易經驗的他熱衷于每次新品種掛牌時采取上述小批量、跨期套利策略搶單,且屢次搶到第一單,比“打新股”還賺錢。可惜,此類期貨投資案例,很少見諸報道,一般也缺乏交易所公開資料進行考證。
“通常,新品種上市時有一種‘炒新’的大眾心理,故掛牌后高開低走成常態,持有空單會處于相對有利位置。”陳先生侃侃而談。他在9月和1月合約上的跨期套利單,大部分于掛牌次日以套利指令(鄭州、大連兩期貨交易所向客戶提供的可保證跨期甚至跨品種的雙向持倉單同時成交的一種指令)平倉。
“平倉時機過早了些而盈利并不多,因為還得照顧手上大量其他品種的持倉,”陳先生在表示些許遺憾后又稱,“其實,只要保證客戶委托操作的資金穩定地滾動盈利即可。”
據其介紹,去年國慶節前持有17手上海期銅空頭的他,因在11月較早平倉僅盈利70萬元,而稍晚些出場則可以將盈利放大至200萬元。司空見慣身邊操盤手幾萬元起家高峰時達數千萬元又因滿倉操作頃刻間化為烏有的他,表示自己平時單邊持倉的資金使用率不超過10%,不過套利持倉因風險小其資金使用率會高些。
癡迷程序化交易的陳先生,還在CBN記者面前展示他在相關交易平臺上獨創的一套中長期程序化交易模型之余,感嘆國內期貨新品種如黃金、早秈稻目前僅有一個主力月份合約活躍,而使得風險較小、盈利穩定的跨期套利交易策略難有施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