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洪江
3月27日,鋼材期貨將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相信曾參與過當年線材期貨交易的人們,都不會忘記那段“過山車”的經歷。
1993~1994年線材期貨在諸多交易的品種中不愧是個佼佼者,累計成交總量達到4.52多億噸;成交金額計1.32多萬億元;交割總量為251多萬噸。不過,當時國內期貨市場的“極度混亂”,再加上線材期貨價格波動太過激烈,該品種最終被“封殺”了。
在國家“規范發展期貨市場”政策的引導下,國內期貨市場經過數年的清理、整頓,期貨市場現在是運作有序、規范有佳。在這種環境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將推出鋼材(螺、線)期貨合約掛牌上市交易,當年線材期貨的雄風是否再現,我們拭目以待。不過,鋼材期貨的上市,國內鋼鐵行業的定價機制必將隨之而發生改變。
受全球經濟危機不斷蔓延影響,國內鋼鐵行業身受重創,致使全行業連續4個月的虧損。無序競爭、產能過剩、供需失衡、價格暴跌、出口銳減……是目前國內鋼鐵行業的真實寫照。
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諸多,筆者認為,雖說國內鋼鐵行業已實現與國際接軌,但其定價機制確與市場是脫軌的。
目前國內鋼材的定價機制即:大鋼企業定價,小鋼企業跟隨,中間商(貿易商)幾乎無話語權。首先,中間商與鋼企簽訂長期代理協議,每月承諾包銷一定數量的鋼材產品;再向鋼企繳納相當于年代理量20%的保證金,如果每月未能如約訂貨則罰沒保證金;每月訂貨價由鋼企根據生產成本和下游需求制定,中間商議價空間很小。
這種鋼企“說了算”的定價機制,既不能真正反應鋼材的市場價格也無法真實反映市場供需關系。若依照這種定價方式,企業用于指導投資、生產,必將造成產能失衡、供需失衡,價格暴漲暴跌。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持續至今的國內全行業虧損就是個佐證。
我國鋼企如何走出上述困境,筆者認為,首先要通過自身的設備改造、技術創新等手段,多生產高附加值及適銷對路的產品,將消化不合理的庫存。
其次,通過兼并整合、做大做強,提高集中度,向發達國家的同行看齊。
第三,鋼企應主動放棄壟斷定價權,與大中間商(貿易商)簽訂長期訂貨協議,結成“利益共同體”同舟共濟。主動取消“霸王”條款(如:繳納相當于年代理量20%的保證金,如果每月未能如約訂貨則罰沒保證金)一同參照國內外相關產品的期、現貨價格及供需等情況,定期商討、“協商定價”(或“聯合定價”)。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線材、螺紋鋼的生產國(2007年總產量1.817億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也是全球最大的螺紋鋼的出口國。鋼材(螺、線)期貨,3月27日再度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相信在相關各方大力宣傳推廣下,目前在上海多家鋼材遠期交易電子盤市場(準期貨)交易的鋼企及貿易商,在不久的將來多會參與其中,特別是生產線材及螺紋鋼的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20多家以生產螺紋鋼為主的鋼企,產量在30萬噸~50萬噸之間。倘若它們有10%的套保需求,就有60萬~100萬噸的量。若全國20萬的鋼材貿易商有5%的商家參與其中,再加上無數的“風險”愛好者參與。可以說鋼材的“上海價格”不但對國內市場影響深遠,逐步改變現有的鋼鐵定價機制,也會對國際鋼材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期所有望成為全球鋼材的定價中心。(作者為珠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珠江期貨首席戰略分析師)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