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韓萬寧 芝加哥報道
上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農產品期貨仍未能從根本上擺脫“天氣市”。不過,與此前天氣利好推動行情上揚不同,由于阿根廷及中國旱情陸續緩解,天氣利好轉為利空,造成農產品期貨連續下跌。
旱情緩解 天氣轉空
持續數月的阿根廷干旱天氣上周略有緩解。該國幾個主要農業省份科多巴省、圣路易斯省、拉潘帕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等的部分地區均迎來降水。而氣象預報顯示,下周阿根廷天氣前景依然利空,降水將到達旱情嚴重的圣達菲省和科多巴省北部。
中國旱情也有所緩解。據悉,從11日開始,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用下,中國北方冬麥旱區部分地區出現明顯降雨,旱情得到進一步緩和。而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兩周內,河北、山西、京津地區、陜西、河南北部等地還將有兩次降水過程。此外,美國小麥主產區大平原旱情也有緩解,近期降水將高于常年水平。
通常在“天氣市”里,干旱天氣有利于期價上漲,但另一方面,任何旱情緩解的信息都將成為利空而打壓期價下行。
受旱情改善預期打壓,上周CBOT農產品期貨除周一略有上漲外,其余4個交易日全部下跌。其中,大豆3月合約一周下跌45.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9.555美元,玉米3月合約下跌14美分,收于每蒲式耳3.6325美元,小麥3月合約下跌21.5美分,收于5.355美元。
產量下降 走勢趨降
行情對天氣的敏感,歸根到底還是對農產品產量變化的反應。
繼私人分析機構近期紛紛持續下調阿根廷大豆、玉米產量預估后,上周二,美國農業部公布了其對市場走勢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最新月度農產品供需報告。在報告中,美國農業部再次大幅調低了阿根廷2008/09銷售年度的大豆、玉米產量預估。其中,阿根廷大豆由4950萬噸下調至4380萬噸,玉米由1650萬噸下調至1350萬噸,小麥則由950萬噸下調至840萬噸。旱情相對緩和的巴西下調幅度相對較小,其中大豆產量由5900萬噸下調至5700萬噸,玉米產量由5150萬噸下調至4950萬噸。
阿根廷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和第三大大豆出口國,而巴西則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和第三大玉米出口國。
不過由于市場對于產量下降早有預期,上述數據亦未超市場預測,且行情對此已經作出了足夠反應,因此報告公布后未能對CBOT農產品期貨的走勢帶來太多支撐。
由于市場預期南美產量下降將刺激國際市場對美國大豆、玉米的消費需求,因此,在美國芝加哥的大豆、玉米期貨自去年12月初觸底以來連續反彈,幅度逾30%。不過,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前景暗淡的宏觀大背景下,隨著天氣干旱這一唯一利好因素的消失并進而轉為利空,從較長遠時間來看,CBOT農產品期貨面臨進一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