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中秋 鄭州報道
“旱情對今年小麥產量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目前還沒有明朗的說法,但是減產應該是定局,而減產規模將是影響未來糧食相關品種價格走勢的關鍵。”針對小麥主產區旱災帶來的影響,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總經理助理、研究預測部部長劉正敏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現貨競價交易看,目前小麥價格運行平穩,僅比春節前小幅上揚。”中國的小麥和其他糧食價格走勢,帶來其他糧食品種的連鎖反應和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的可能性不大。
“鄭州價格”備受關注
中國小麥價格的“晴雨表”——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和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現貨競價交易價格,被業內人士稱為“鄭州價格”,近日備受關注。
由于春節后小麥“返青”時節干旱持續。鄭商所5月份和9月份交割的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價格出現異動。其中,9月合約最高漲幅達137元/噸。2月9日,遠在美國中部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評論道,“CBOT小麥期貨價格連續小幅上揚,投資者對中國小麥干旱有些擔憂,且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價格也大幅上揚”。
“這說明,我們的價格對他們產生了心理上的影響。”鄭州商品交易所研究發展部總監施利敏說。據施利敏統計,自2003年鄭州小麥期貨上市以來,其與CBOT的相關系數僅為0.75。雖然中國小麥產量占全球六分之一,但由于國家對小麥進出口實行配額管制,2008年進口量僅為3萬噸,且沒有出口。因此,理論上兩者之間的價格不具備聯動的條件。
“連鎖反應”可能性不大
對于未來中國的小麥和其他糧食價格走勢,是否會帶來其他糧食品種的連鎖反應和國際糧食市場的波動這一問題,“至少現在看來,這兩種可能性不大。”劉正敏說,“全國抗旱積極性高漲,減產幅度有可能控制在10%以內,即1000多萬噸的量。”而據鄭州易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統計,僅2008年,我國小麥節余約3000萬噸,供大于求局面相當明顯。
“若不出現大規模減產或進口信號,不會引起國際市場波動。”劉正敏認為。
在國際市場上,澳大利亞小麥在過去的兩年因干旱連續大幅度減產,CBOT小麥期貨在短短一年內,由400多美分/蒲式耳,上漲至去年初最高1293美分/蒲式耳。“他們減產容易引起國際市場強烈的連鎖反應。因為澳大利亞的出口量大,總產量2000多萬噸,出口會達到1000多萬噸。”劉正敏表示。
河南萬達期貨小麥市場分析師李警衛指出,CBOT的小麥期貨價格是一個全球性的價格導向,和中國有比較大的反差。因為CBOT主要是反映全球范圍內的供求關系。而中國的小麥進出口有限制,在沒有貿易關系的情況下,國內小麥價格和國際小麥價格割裂開來,缺乏一定的聯動性。
對此,長期研究我國農產品市場的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喬林生也表示認同。“從國家糧食供應來說,小麥的庫存數量是比較大的,我們估計目前總庫存在1億噸左右。”喬林生分析,“供應是可以保證的,旱情不會威脅到糧食安全”。但喬林生指出,小麥減產確切數據至少要到五六月份才能獲得,因此,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為減產規模會影響到國內糧食市場。
或引起油脂油料波動
既然減產幾乎已成定局,那么,若小麥減產,是否會引起相關度較高的稻谷價格波動。根據劉正敏的監測,近一年來,小麥和稻谷等主要農作物的趨同性開始變弱。“我們分析,主要是小麥市場是一個政策調控的市場,國家對小麥的調控能力是最強的,而且,從2006年到2008年間,國家對小麥的收購規模相當大,儲備豐富”。
而喬林生認為,如果旱情持續發展,可能會影響到4至5月份內地大豆種植,從而影響到油料價格。據統計,中國去年大豆進口量已經創下3700萬噸歷史新高。“因為我們油脂油料是需要依賴進口的。小麥收購完成之后,若內地因干旱而種不上大豆,會影響油脂油料供應,到那時,國家可能會加大油脂油料進口,這樣就會影響到國際市場的油脂油料價格。”喬林生分析。
他強調說,從糧食的角度說,中國不需要進口玉米,也不需要進口小麥。也就是說,對國際糧食價格影響較小,僅僅可能從心理層面進行炒作。而油脂油料進口量若加大,容易使得國際市場價格飛漲,這需要引起投資者和相關產業的警惕。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