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面對即將來臨的生豬價格暴跌,在發改委日前制定了第一個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的預案之后,國內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呼吁在加強財政補貼的同時,用市場化手段化解豬業困境,盡快上市生豬期貨,給市場提供遠期價格信號,規避過度下跌風險。
國家發改委近期表示,受生產周期性波動影響,生豬去年下半年生產恢復較快,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顯著增加,部分主產省生豬價格已出現明顯下跌的苗頭,養殖效益下滑較多。預計二季度以后生豬供給會進一步增加,價格可能再次大幅度下跌。國家將在必要情況下發放一次性臨時飼養補貼。
根據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6部委1月13日聯合發布的《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當豬糧比價低于5∶1時,表明價格出現重度下跌,生豬生產出現嚴重虧損,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這是中國首次制定并發布防止農產品價格過度下跌的預案。
不過,面對國家即將到來的大力補貼,國內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紛紛建議用財政和市場兩種手段化解豬業發展困境。其中,市場化手段最主要的是要給參與各方明確的遠期價格信號,引導供需平衡。
“造成價格大跌的直接原因,是補欄生豬集中出欄,根本原因則是現貨市場無法提供預期價格信號,供需始終處于較大的不平衡中,企業和農戶也缺乏價格風險規避渠道,而財政手段無法包辦價格風險問題。”湖南正虹飼料公司總經理陳棟表示。
陳棟說,長期以來養豬企業和農戶一直有“一怕病”、“二恐高”的心理,疫病還可以通過加強防治來應對,而價高后補欄生豬集中出欄時價格下跌風險只有被動承受,這也是2007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上漲但養殖戶不愿補欄的原因。
國內生豬龍頭企業唐人神集團董事長陶一山曾于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在人大會議上提出“加快上市生豬期貨品種,確保農民穩定增收”的建議。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生豬價格的波動周期平均為38個月,但近年來波動的周期越來越短,已接近一年一個波動周期。這與缺乏遠期的價格指導有很大關系。目前我國養殖業出現“蛛網現象”:生豬賣難—價格下跌—宰殺母豬—生豬減少—供應短缺—價格上漲—養殖增加—生豬賣難。我國生豬市場價格波動的頻繁給生豬生產者、豬肉加工商、生豬貿易商都帶來了一些無法回避的損失。
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豬貿易性企業,每年供港澳生豬達到35萬頭,占全國供港活豬的22%,同時也是國家重點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公司董事長張躍文用“投入大、收益小、風險大、看不到希望”概括了近年生豬市場所面臨的發展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