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月10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中國證監會風險處置辦公室人士表示,產品和服務的過度創新以及美國放松管制的監管是導致華爾街此次危機的重要原因。
“國內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可從中得到七條啟示。”這位證監會風險處置辦負責人認為。
爭議金融創新的“度”
“第一個啟示是我國資本市場應繼續擴大金融創新,同時要注意創新有度。”這位人士指出,華爾街在這些年來的創新過于貪婪逐利、紛繁復雜,已經走向了一條跟金融創新相反的路,走向了金融創新的異化。
與此相反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債券市場發展滯后,創業板欠缺,產品不豐富,投資者結構不合理,限制了資本市場規模、層次、品種和發展空間的拓展,影響了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有效發揮。
金融創新迫在眉睫。該人士指出,在金融機構的產品創新的過程中,應當有度。他指出,所謂度,就是“可控、可測、可承受”。此外,金融機構要以客戶為中心,不是以自我服務為中心。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對此表示不同看法。他認為,要發展,就應當創新為先。施認為把金融產品創新的“可控性、可測性”放在第一位,有些計劃色彩。
管理風險不等于冒險
第二個啟示是,金融機構要管理風險,而不是冒險。
2007年,美國五大投行杠桿率都是在28倍到33倍之間,如果加上一些表外的,可達到60多倍甚至于上百倍。而雷曼、高盛的主要盈利來源是靠交易、投資、資本金業務,而非傳統的投行業務。該人士表示,高杠桿、業務高度集中有巨大的風險。而華爾街的管理風險逐步演變成冒險,這是值得我國在金融創新過程中借鑒的。
第三個啟示是投資銀行是金融服務商,而不是投機商。
上述風險處置辦人士認為,投資銀行應以客戶服務為中心,其風險比商業銀行低很多。后者是間接金融,做資本的運用,而前者在傳統上并不靠資本金或者資金運用來盈利。在前幾年,高盛90%以上的業務都是非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該人士認為這種做法很有風險。
該人士提到的第四點啟示是,我國資本市場的激勵機制應該重在鼓勵追求長遠利益。他表示我國資本市場要形成一種讓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商業銀行有所追求、也有所畏懼的激勵約束機制,且以追求長期目標為基礎。
第五,金融監管化解系統性風險很重要。
“幸運的是,早幾年,我們已經在中國證券業把風險處理了,此次金融危機監管制度對于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有效,雖然代價巨大。這是值得總結的經驗。”這位人士表示。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先生認為,對這次金融危機,要引以為戒,但是不要因噎廢食。需要完善監控、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藝術,但是更需要健全創新體制,增強創新沖動或者創新活力。
此外,在目前金融創新條件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包括投資銀行在內,需引起高度重視,這是前述人士提到的第六點啟示。
最后,這位官員談到我國應該繼續擴大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比重,強化投資銀行的功能,優化中國資本市場結構。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