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舉行的“2008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分析師普遍預計金屬市場調整將持續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本報訊 全球經濟放緩,使得全球礦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分析師在昨日舉行的“2008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普遍預計,包括鐵礦石、銅等礦產品市場調整期仍將繼續。
受中國日前出臺的4萬億財政刺激計劃提振,國際銅、鋁等礦產品以及大宗農產品價格一度上漲,因為中國對鐵礦石、銅、鋁等原材料的消費量占到全球四分之一左右。不過,在昨日“2008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與會分析人士對于未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仍普遍抱以悲觀預期,而調整期時限則成為大家爭論的焦點。
國內著名金屬研究機構———安泰科信息開發公司研究員趙武壯表示,依據實體經濟調整滯后于虛擬經濟調整的基本規律,造成本輪世界有色金屬市場的調整期可能長達三、五年。在這個期間,國內外市場銅、鋁等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將處于低位運行。
“全球主要有色金屬將逐漸進入供大于求周期。” 趙武壯說,中國金屬消費品產業受美國金融危機打擊,已經出現萎縮。這表明中國有色金屬需求已經結束了一個快速增長周期,開始進入調整周期。目前,經常被視作全球經濟增長晴雨表的LME銅價自10月初以來累計下跌40%以上,一度跌至每噸3590美元的三年低點。
花旗集團亞洲金屬和礦業部門主管摩內西則認為,當前的礦產品危機僅將持續12-18個月,隨后仍可以被普遍看好。盡管隨著2009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在即,鐵礦石現貨價格已經跌破2008年合同價,但摩內西稱,預計現貨市場將在2009年下半年復蘇,屆時仍可影響2009年的鐵礦石價格。
摩內西預計,2009年全球鐵礦石價格或將溫和下降20%。而且,明年鐵礦石價格談判結束前,鐵礦石庫存過剩的狀況應已化解,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供應緊張狀況。
相對于上述短期變化而言,中國因素對全球礦產品的長期影響仍然是舉足輕重。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員張拇認為,以長期角度來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仍將持續,銅等基本金屬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因此,每年仍需要大量進口銅礦產品以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
統計數據來看,1990年以來,我國銅消費量始終保持高增長態勢,銅礦山自給量不斷下降從1990年的40.6%,下降到2007年的14%。張拇預計到2010年中國礦山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年100萬噸,若國外合作項目能如期投產則可增加生產能力87萬噸/年。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