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全球宏觀環境的逐漸惡化,金融危機正在逐漸向實體傳導,大宗商品尤其一些重要的原材料將面臨一個需求逐漸降低的過程,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商品市場暴跌的背后,實際也是這幾年由于流動性泛濫對商品進行炒作所形成的投機溢價的崩潰。
在大幅下跌后,不少專家認為,持續了5年的大宗商品繁榮已經劃上了句號。
分析人士開始擔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可能在明年將全球通脹率拉至零水準下方,也就是說,全球將直面通縮的考驗;而經濟成長的放緩,也不得不令市場對通縮風險保持警惕。
在全球步入經濟衰退的恐慌心理影響下,自5月份以來,大宗商品和礦業類股票的價格出現了暴跌。CRB指數已經從高位下跌近40%,原油高位下跌超過48%、黃金高位下跌20%、銅高位下跌48%、農產品的領漲者———大豆高位下跌超過45%。其他大宗商品的表現更差,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價格上周觸及每噸1593林吉的兩年低位,較3月高點下跌64%。東京工業品交易所3月交貨的橡膠期貨,上周跌至每公斤1.62美元的3年低位。
金鵬期貨公司副總經理喻猛國表示,支撐商品牛市的基礎,無非是需求大于供給導致的不平衡。如今,隨著全球經濟的放緩,大宗商品需求正在逐步下降,而供給方面,由于高價格的刺激,供給在快速釋放。尤其是一些投產周期較長的礦山在經過幾年的建設后,也將在今年秋季和明年投產。多數大宗商品的供需結構逐步由供不應求轉向平衡甚至供過于求,價格的理性回歸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回落,使得各國近年來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得到緩解。不過,歷史經驗表明,在經濟放緩后,從通脹到通縮往往是轉瞬之間。IMF10月8日發出警告稱,在經受了高油價、高商品價格和金融危機的打擊后,世界經濟正在經歷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低迷時期。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所有經濟體的增長都在放緩,也使得人們對通縮的擔憂情緒正在上升。在美國市場上,衡量通脹預期的10年期美國國債較通脹保值債券利差,在過去三個月中已從270個基點收窄至僅90基點。“債市更為憂慮的是通縮,而非通脹”,MKM合伙公司的首席經濟分析師邁克·達爾達表示。
對于國內CPI走勢,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預測,2009年1、2月份,如果中國食品價格不反彈,CPI漲幅預計將回落到2%-3%,而隨著全球商品、能源價格的大幅下跌,2009年5、6月份中國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
對此,也有分析師認為,只要核心CPI不開始下降,就不用太過擔心通縮出現。但如果經濟依然疲弱,而核心通脹開始逼近近零的水準,各國央行將不得不出手應對通縮。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