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鐘文倩
10月6日,國慶長假后首個交易日,國內商品期市迎來的卻是全線“一字”跌停的悲壯場景。
“面對如此跌勢,我們很多人已經無所事事了。”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期貨業內人士均向本報記者慨嘆。
悲觀者甚至認為,極端糟糕的行情可能還會延續到10月7日,因為與商品期貨外盤在節日期間的深幅下挫相比,國內市場一個跌停板似乎遠遠不夠。
盡管美國巨額救市方案最終獲得參眾兩院通過,且金額已由7000億美元提高到8500億美元,但為經濟衰退和信貸緊縮憂心忡忡的市場參與方,顯然已成驚弓之鳥,信心的喪失令其把“看緊錢袋子”變成一種本能反應。
期市全線跌停
10月6日,國內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三大期貨場內交易市場所有期貨品種主力合約全線以跌停價報收。
其中,滬銅主力0812合約收于51210元/噸,下跌2140元,意味著銅價重新回到了2006年4月份的價格。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滬鋁主力0812合約在6日的收盤價14905元/噸,更是回到了2004年7月份的價格水平。
與上海遙相呼應,大連市場和鄭州市場的所有期貨品種亦未能幸免,其中連豆、豆粕、豆油、玉米,以及鄭糖、菜籽油等所有品種在整個交易時間內均被牢牢封死在跌停板上。
仿佛一夜之間,國內商品市場全部回到了起點。
“國內期貨市場的價格走勢長期以來一直是國際市場的影子,這樣的跌勢在10月7日可能還將延續,因為國慶期間外盤經歷了一輪更深幅度的調整。”一位資深分析師表示。
截至北京時間10月6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1月合約電子盤交易價格已經連續4日下挫,下跌幅度累計已超過10%,而最近7個連續交易日內累計跌幅更是達到了約17%。
在歐洲市場,LME三個月期銅、期鋁和期鋅于北京時間10月6日電子盤交易價格分別在6010美元/噸、2714美元/噸和1600美元/噸,與8月底相比,分別下跌了約1500美元、370美元和210美元。
令人意外的是,“亂世藏金”的古訓在此番美國金融危機面前似乎并不靈驗。至10月6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期金在最近5個交易日內亦累計下跌了約80美元/盎司,跌幅接近9%。
對此,光大期貨分析師認為,盡管黃金作為天然的避險資產而存在,但在全球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黃金牛市依然是獨木難支。
流動性不足和經濟衰退雙重打擊
“盡管各國央行大量注資,壓低隔夜拆借利率,但是金融及投資機構的避險意識高漲,流動性緊張并未因美國政府的金融救市方案而得到真正的緩解。”光大期貨于10月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稱。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