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撰稿 陸偉
近期受美元因素主導,大宗商品保持低位運行,美元指數在72至74完成筑底過程以后,迅速脫離底部區域,至今已經上升至80以上,勢頭如此強勁,上漲過程仍然沒有減緩的跡象。以美元標價的商品近期受到重挫,利空因素不可忽視。
美國在次貸危機發生一年以后,所有不利因素陸續開始顯現,利空兌現后,經濟發生好轉同樣符合常理;而美國政府近期對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最大的購房貸款抵押公司的全面接手,也成為次貸危機后美國政府解決問題的標志,以此帶來的經濟穩定利好效應不可忽視。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美元,在經歷長期下跌之后,其主導地位受到動搖,例如石油產區要求用歐元結算,日本用日元結算碳排放,一系列因素動搖美元地位,美國政府因此也應該作出相應政策,調整美元指數的走向。
就大宗商品而言,農產品2007年經歷一輪暴漲,進入2008年之后處于高位運行;原油同樣如此。在全球高呼油價負擔與糧食負擔的同時,美元快速上漲,商品價格出現大幅度跳水,原油從150美元直落至100美元附近,下跌三分之一。受原油影響,多數商品緊張局面有所緩解,特別是運輸和收割成本較重的農業商品。美豆從1600美分回落至1200美分附近,下跌幅度達25%。而面臨可再生性影響和新豆上市的沖擊,只要原油沒有恢復強勢,農產品就很難再次起來。而作為原油,雖然存在永遠的利多因素,但在這輪調整中讓投資者真真切切地感覺到油價下跌的威力,其前期上漲的幅度已經呈現虛高,投機成份導致大漲,快速回落仍會發生。
金屬資源類商品仍然受到巨大影響,其根源來自于房地產市場的走低,以銅而言,其主要用途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建設。而房地產建設一旦疲軟,開工率降低,用銅消耗大量減少,就2008年的銅產出而言,全球有所上升,而消費的減少直接導致供過于求的局面,以至在9月份期銅價格已經打到往年年底最低價格附近,而全球庫存繼續增加,下半年的下跌仍未結束,畢竟商品的價格是由供需決定,只要市場不旺價格很可能持續走低。
國內近期同樣反映出PPI(生產者價格指數)上升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下降的不利格局,企業生產原料的上升給企業發展帶來更大壓力,而隨著國際油價的回落,PPI將有所緩解,既然已經出現高位回落,近階段的大宗商品價格形式并不樂觀,在消費疲軟期,生產過剩的壓力制約商品的價格。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