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斷華夏交易所:3元手續費與1.7億保證金危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01:30 第一財經日報
石仁坪 編者按 華夏商品現貨交易所,一家以交易品種齊全、客戶規模空前而堪稱國內“史上最牛商品交易所”,近日卻突然爆出,公司總裁郭遠峰潛逃,近1.7億元客戶保證金將可能“打水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深入事件現場,為讀者帶來了以下報道。 “上周五我還夢見郭遠峰跑了,醒來挺放松,我心想夢是反的嘛。”資深現貨倉單代理商王遠(化名)的夢,或許能代表那段時間代理商們的緊張情緒。 王遠任職的公司是華夏商品現貨交易所(下稱“華夏交易所”)最大的代理商之一。郭遠峰,正是華夏交易所的大股東兼總裁。 華夏交易所是一家商品現貨倉單交易所。總部設在北京,組織形式為有限公司,以十大行業電子交易平臺組織鋼鐵、糧油、棉紡、食糖、金屬、塑料、化工、煤炭、石油及倉儲商品等商品現貨倉單的電子交易及配套服務,代理商和投資者涉及全國數十個省(市),交易所保證金過億元。 近半年來,代理商和交易商的出金(平倉后取回現金)越來越困難,王遠和他的同行們意識到,華夏交易所的交易資金賬戶并不安全。“郭遠峰會不會把錢虧完了,或者想卷錢逃跑?”疑慮一天天加劇。 郭遠峰覺察到代理商們懷疑的目光,他曾承諾從7月10日起集中出金兩天,然后正常放開,也就是王遠“噩夢”之后不到一周。 夢并不一定是反的,王遠“夢想成真”。就在他夢見“郭遠峰跑了”的下一周周三(7月9日),他得知,“郭遠峰真的跑了。” 夢醒了。 “跑了” 7月9日晚,華夏交易所辦公室,一位從外地趕來的年輕交易商怒氣沖沖地問一位華夏交易所工作人員:“你為什么不給我出金?對你有什么好處?” “領導要求這么做,我又什么辦法?”這位自稱才在華夏交易所工作一年多的工作人員顯得很無奈,但這無法平息交易商和代理商們的怒氣,他們匆匆趕到北京,是因為得知郭遠峰“跑了”。 “跑了”這個簡單的詞匯,在代理商們的語氣里充滿了追趕的沖動和追不上的憤懣。郭遠峰卷走或者花光了他們的1.7億多元交易資金(保證金,全國交易商合計)——他們的神經為此緊繃了幾個月——雖然這尚未得到證實,但很多代理商和交易商這么認為。 這天早上,華夏交易所一位管理層人士撥打郭遠峰的手機關機,蹦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跑了。”——7月10日,他跟一些代理商講述——他立即找來辦公室職員,詢問訂機票的電話,通過查詢得知郭遠峰購買了頭一天晚上(7月8日)9點左右飛往美國洛杉磯的機票。 北京一位代理商老總近期也在密切關注郭遠峰行蹤。上述華夏交易所管理層人士找來該代理商老總,決定報警。這時他接到華夏交易所開戶行的電話,對方問“你發現郭總最近有什么異常嗎?”趕到銀行,他們被告知郭遠峰在短期內兌換了80萬美元外匯;他們又從接近郭遠峰的人士處了解到,郭遠峰賣掉了自己的房產和幾輛車,但是房產過戶手續要到7月9日才能辦完。 這位華夏交易所管理層人士對代理商們說,前不久郭遠峰跟他說要賣掉華夏交易所的十余個車位,事后才恍然大悟,原來都是為了“跑”做準備。 今年初以來,代理商和交易商們發現,出金常常不順,要么出不了,要么只能出很少一部分。隨后華夏交易所給出了很多說法,比如銀行系統出了問題,華夏交易所網站受到黑客攻擊等等。 這些說法未能長時間打消代理商和交易商們的疑慮。據一些代理商表示,后來郭遠峰又召集過兩次代理商會議,兩次召集的是不同的代理商,但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交易資金沒問題,出金將會正常。 但是出金并未變得正常起來。在以前正常的時候,交易商可以在網絡系統上便捷地劃出資金,但是后來手續逐漸變得麻煩,需要發送傳真到華夏交易所,華夏交易所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出金以及出金多少。代理商們越來越擔憂資金安全,并開始關注郭遠峰的行蹤。 就在王遠“噩夢”之前不久,郭遠峰還找王遠等人喝酒。當時王遠等人明確說出他們的懷疑:你想跑。但是郭遠峰談笑風生:我跑啥? 郭遠峰還對代理商們承諾,7月10日恢復正常出金。“越接近這個期限我們越緊張。”上述華夏交易所人士說。 上周一(7月7日),該人士與一些代理商奔赴首都國際機場“堵”郭遠峰,但是郭遠峰當天并未出走,并約了他們第二天見面。第二天晚上,與他們一起喝酒的,是樊平川,華夏交易所的一位小股東,郭遠峰的姐夫,華夏交易所的核心負責人之一。 代理商們聽到此處,不禁扼腕。7月9日接到報警后,警方控制了華夏交易所,次日,全國各地數十家代理商趕往華夏交易所,配合警方問訊。7月11日,警方封閉了華夏交易所。據新華社報道,警方7月13日通報,郭遠峰于7月8日下落不明,警方正在全力抓捕。 11年的生意 “這個生意我們做了11年,以前從來沒出過這樣的問題。”11年的生意一朝被“毀”,有的代理商似乎措手不及。 1997年,郭遠峰就開始建立現貨倉單交易市場,在他的名下,曾經有過多家現貨倉單交易所:聯合商品現貨交易所(下稱“聯合交易所”)、南京國際現貨倉單交易所(下稱“南京交易所”)、中國商品現貨交易所(下稱“中商所”)、華夏商品現貨交易所。 從工商資料來看,華夏交易所成立于2001年5月22日,但是據代理商稱,今年3月份才在北京開業,同時將聯合交易所注銷,并將聯合交易所的交易平臺注入華夏交易所,稱為“舊平臺”,華夏交易所另又開設了“新平臺”。除了交易品種,新舊平臺的合約單位也不同,舊平臺的一批(倉單單位)相當于新平臺的十批,同時交易手續費也是新平臺的十倍。 現貨商品倉單交易是指在傳統現貨交易基礎上,以經過標準化的大宗商品形成的倉單為標的所進行的交易行為。 由于現貨倉單交易的是遠期合約,實行保證金交易,一度被稱為“變相期貨”。按照新《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以及商務部下發的有關規定,此類交易應該在2008年前接受并完成整改。不過,商務部至今未公布相關整改結果。 每月10萬的手續費 雖然名為現貨倉單交易,在華夏交易所的交易規則中也有現貨交收的有關規則,但是據代理商稱,真正在華夏交易所進行現貨交易的幾乎沒有。“曾經還有過現貨倉庫,現在連倉庫都沒有了。”王遠說,在合約到期之前,交易商都會平倉,不會進行現貨交收。 7月11日,在華夏交易所所在地北京裕民路北環中心樓前,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代理商和交易商,事實上,代理商們大多自己也是交易商。這些交易商,幾乎都是個人,也不從事現貨交易。 交易商通過代理商開設華夏交易所交易賬戶,通過銀行將保證金劃轉至華夏交易所專用賬戶。交易商每交易(雙向)一“批”現貨倉單,在舊平臺需要向華夏交易所交30元的手續費,在新平臺需要交3元的手續費。以新平臺為例,3元的手續費中,華夏交易所向代理商返還1.6元,獎勵0.8元,代理商獲得的2.4元,又要向交易商返還部分,而華夏交易所獲得0.6元。不過,不同的代理商獲得的返傭以及向交易商返還的部分不盡相同,有的代理商返還給交易商的傭金甚至達到每批2.3元。王遠表示,這個行業也存在惡性競爭。 在沒有實質現貨交易,華夏交易所和代理商都靠手續費盈利的情況下,T+0交易的現貨倉單交易極為頻繁。 石家莊一位交易商在北環中心門前向記者展示了他的交易筆記,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的每筆交易。他以約30萬元的本金,每個月平均交易6萬多批,手續費就達近10萬元,幸好代理商會每批返還1元給他,“要不然虧死”。 “那你能賺錢嗎?” “有賺有虧。”他說,總體持平。 一位既是代理商也是交易商的人士稱,近幾年來他通過倉單交易賺了近百萬元。不過,這些錢也是別人虧的。但是目前,他們關注的不是盈虧,而是自己會不會血本無歸。王遠和其他一些代理商一起,正在緊急商討對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