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消糧食出口退稅:平抑糧價心理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21:59 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滕曉萌 12月18日,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宣布,從12月20日起取消小麥、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糧及制粉的出口退稅,共涉及84類原糧及制粉出口產品。 財政部表示,這樣做是為了確保國內糧食供應,穩定目前糧食價格水平,緩解貿易順差。此前,這些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大多為13%。 這一政策當即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消息公布當天,鄭州和大連交易所大豆、豆粕、豆油、玉米、小麥等幾乎所有涉及到的主要期貨品種價格全部下跌,其中豆粕更是出現大跌。 "財政部的這一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國際糧價高漲的風險通過出口環節被傳遞到國內,并且穩定國內對糧價的預期。"國務院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表示。 影響心理預期超過實際效果 按照財政部的通知要求,對于12月20日以前簽訂的價格不可更改的合同,可以在12月31日前到稅務機關備案,在2008年2月29日前準予按調整前的出口退稅執行,未備案的合同從12月20日起就被取消出口退稅。2008年3月1日之后,所有合同出口一律按照調整后執行。 這次政策調整從出臺到執行時間很短,沒有給出"緩沖期",外界之前也沒有預期國家將調控糧食出口。 一個月前,農業部公開表示,今年中國糧食連續第四年豐收,總量有望達到1萬億斤,作為主要口糧的小麥和水稻都獲得了增產,中國糧食儲備充足,糧食安全完全得到保障,顯示目前中國糧食供應并未出現缺口。 同時,進出口在中國糧食總量中,一直占據較小的比例。2006年中國糧食進出口總量為969萬噸,僅占當年國內消費總量的1.9%。其中小麥2006年出口111.41萬噸,占當年總產量的1%左右;大米出口123.7萬噸,占當年總產量的3%左右;玉米307.05萬噸,占當年總產量的2%左右。而大豆近年來更是一直維持逆差,出口非常少。糧食類產品進出口對國內市場供求的影響相當有限。 但是,今年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中國糧食出口也隨之上揚。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11月,中國共出口大米113萬噸,增長5.8%,玉米487萬噸,增長85.3%。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小麥。今年由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干旱而造成小麥大幅減產,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不斷沖高。進入12月,芝加哥期貨交易市場的小麥屢次沖破10美元/蒲式耳大關,達到歷史新高,比年初上漲了兩倍多,相當于367.5美元/噸,也就是超過2700元人民幣/噸。而目前鄭州交易所強麥品種尚在2000元/噸左右,國內外價差明顯。 在巨大價差的誘惑下,中國小麥出口猛增,據海關總署統計,中國僅10月就出口小麥13.6萬噸,比去年增加630.2%,1-10月出口累計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6.5%。 這些數字引起了政府和學界的擔憂。"今年由于國際糧價高,小麥、玉米及其加工品、深加工品出口猛增,從根本上推動了國內糧價上漲的預期。"程國強說,"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在中國糧食連續第四年豐收、庫存充裕的背景下,國際高糧價拉動國內糧食市場價格全面上漲的風險正日益升高。" 但程國強承認,與國際上一些農產品出口大國相比,中國取消出口關稅,其穩定糧價上漲預期的心理作用,可能大于對實際交易的影響。他說,"此舉在當前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壓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對穩定國內市場預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國際糧價致進口大跌 中國并不是第一個采取政策確保本國糧食價格穩定的國家,農產品出口大國阿根廷在今年11月宣布,將大豆、豆油、豆粕、小麥、玉米的出口關稅大幅上調。俄羅斯也宣布,對小麥出口加征10%關稅,對大麥出口加征30%的關稅。 "出口退稅的取消肯定會對玉米出口造成影響。"中糧集團進出口貿易部劉牟伊陽表示。但是她說,這一影響更多會從出口價格上體現出來,因為玉米出口實行配額制,如果國家要調控數量,直接控制配額發放就可以了。 而進口層面,中國從10月開始,將大豆的進口關稅從3%下調至1%,歐盟也在醞釀出臺取消糧食進口關稅的政策。程國強說,他個人認為,中國現在應該盡可能地多進口糧食。 但是國際和國內糧食的價差問題,同樣成為制約中國進口的關鍵。海關總署統計說,今年1-10月,中國進口大米、小麥、玉米及其制粉共128.9萬噸,同比下降了58.6%,其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降幅更是達到了63.5%。 價差最大的小麥進口更是慘淡。12月19日,國家臨時儲存進口小麥競價銷售交易會舉行,計劃銷售數量100萬噸,其中遼寧、吉林、河北、江西、上海一半的分會場全部流拍,最主要的安徽會場成交率只有5%多一點。 今年1-10月,中國共進口小麥7.9萬噸,比去年同期降低85.5%,10月只進口了1065噸小麥,只占去年同期的1.5%。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玉米進口上,由于進口玉米到岸價比國產玉米高出數百元,企業毫無進口動力。 "國際糧價已經進入了高價時代。"程國強預測說,如果明年澳大利亞等農業主產國不受自然災害影響,全球糧食供應緊張情況可能好轉,但是長期來看,糧食價格都會在高位運行。而中國政府要做的,不是平抑糧價,而是保持糧價合理穩定,不要大起大落。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