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100美元 油價蝴蝶效應顯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04:21 中國經營報

  作者:李國華

  溜回得克薩斯農場度假的美國總統布什,口袋里裝著一本書:《鹽:一部世界史》。這本書的作者科爾蘭斯基通過文字告訴布什,整個世界的歷史從食鹽開始。

  種族部落間的屠殺、版圖的改變和技術的進步皆因鹽而起。在當時只有天然結晶鹽的環境下,鹽,意味著生存,意味著權力。而隨著后來海水曬鹽技術的發展,鹽一夜之間失去了原有的魔力。

  令布什感興趣的是與鹽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石油。對于當今整個世界經濟來說,石油就是曾經演繹世界歷史的鹽的翻版。

  11月2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創出歷史新高,原油期貨價格距離100美元/桶只有一步之遙。止步雷池還是大步邁進,啟動這一步的按鈕究竟在誰手中?

  日前,美軍一枚誤射的導彈打在伊拉克的農田里,石油期貨市場價格居然每桶漲了3美元。“蝴蝶效應”在石油市場已經顯現。平均成本只有10美元/桶的中東石油,是通過怎樣的“蝴蝶效應”把價格提升了10倍?

  一線報道

  誰在操縱石油價格?

  當原油期貨價格眼看要突破每桶100美元時,中東產油國的石油部長們卻異口同聲說:不關我們的事。

  12月5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部長會議上,OPEC做出決定,OPEC不會增加原油產量。消息傳出,

國際油價每桶上漲了2美元。

  以中東國家為首的OPEC,一邊賺著大把的美元,一邊又委屈地說,石油價格已不在OPEC所能掌控的范圍之內。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油價一路狂飆至今?

  6年間,OPEC國家從原油出口上多斬獲3萬億美元

  OPEC秘書長巴德里明確表示,目前全球石油并不存在短缺問題。油價高企不是供需問題。

  OPEC成員國的部長們也隨聲附和。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納伊米表示,油價高企和原油產業毫不相干,目前全球原油市場供應充足,高油價的背后是緊張的地緣政治和煉油廠產能瓶頸所致。卡塔爾能源與工業部部長阿提亞認為,OPEC不應該當高油價的替罪羊,推高油價的是國際金融投機活動。“國際市場情況超出了我們的控制。”

  科威特能源與環境組織主席阿巴斯甚至指責,對OPEC不增產的質疑,實際上是投機集團試圖操控油價的輿論造勢。他抱怨說,高油價和OPEC沒有關系,而石油輸出國還得承擔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

  然而,事實和數據卻告訴我們另外一個故事。

  根據BP 世界能源統計數據,2006年,全球原油產量39.141億噸,比2005年增加1910萬噸。中東產量為12.219億噸,占世界產量31.2%,OPEC12國生產原油17.021億噸,占世界總生產量43.5%。顯然,OPEC在石油供應上舉足輕重。

  “OPEC對石油市場具有重大而關鍵的影響作用,世界石油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能源專家管清友研究發現,從1861年~2006年的石油價格統計圖表上可以看出,OPEC組織成立之前,石油價格大部分時間處在這146年間平均價格線之下,而自從OPEC成立后,則處在平均價格線之上。

  而根據IEA(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10年,世界石油凈出口將達到21億噸,中東將包攬世界石油貿易增長的大部分,約占增量供應的70%。石油消費大國還將繼續任OPEC宰割?

  美國政府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07年OPEC原油收入預計將達到6580億美元,2008年這個數字為7620億美元。預計2007年全年OPEC石油平均價格將達到66美元/桶,超出2006年時的61美元/桶。高盛更是在一份報告中估算,自從2001年石油價格上漲以來,OPEC國家從原油出口上多斬獲了3萬億美元之巨。

  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全球石油的剩余產能大概為300萬桶/天,這些產能基本上全部被OPEC所擁有,而沙特掌握其中的大部分。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坦言,石油消費國想讓原油價格降下來,而OPEC想讓石油價格高一些。要解決這個矛盾,現在全世界居然冀望于矛盾的一方,即OPEC采取增產措施,“這恰恰反映了OPEC在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不過,單衛國也看到,石油價格高企同時也會有積極的一面:將會使高成本油田得到開發。

  國有公司掌控大部分石油儲量

  2007年11月的某一天,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爾風和日麗。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設在當地的辦事處和往常一樣在忙碌著,幾乎在同時,一個消息猶如炸彈似地分別在這兩個辦公地點引起了騷動。

  這個“炸彈”是厄瓜多爾總統簽署的一項總統令,宣布厄瓜多爾將原定與各外國及私人石油企業的超額油價分成比例由50%提高到99%,這意味著留給企業的只有1%。

  中國商務部駐當地機構當即作出聲明,厄政府此舉實際是變相沒收資產,使所有外國石油企業無利可圖,而且處于虧損狀態,這極大打擊了外國投資者的合作信心。

  打擊面絕非僅僅只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厄瓜多爾的各國外資石油公司面對突如其來的石油政策調整都措手不及。

  揮動“鐵腕”的產油國也絕非厄瓜多爾一個國家。據一位不愿具名的國際石油巨頭高層透露,中東一些產油國已經開始將外資不得進入國內能源領域寫入了法律條款中。

  地球其他角落的產油國同樣不甘示弱,俄羅斯最大產油企業OAO Gazprom已經開始行動,不斷地將外國投資者從俄羅斯的大型能源項目中排擠出去。巴西油氣企業Petrobras則在開發巴西的油氣資源方面擁有絕對的優先權。

  在上述國際石油巨頭高層看來,石油民族主義下的OPEC以及其他產油國,即使開采技術不如西方石油公司先進,但還是堅持不引進外資技術。甚至有些國家已經通過法律直接規定,外資不得進入石油開采領域。

  IEA的一份報告使得世界石油市場更加不容樂觀,目前,國有石油公司直接控制了全球37%的石油儲量,而到2030年,全球近3/4的石油都將由這些公司控制。石油民族主義的興起,削弱了各大石油公司尋找原油新來源的能力,卻大大加強了產油國家對石油價格的操控力。

  研究能源問題的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曹新直言,石油價格并不由生產成本決定。OPEC是世界石油市場中力量的一極,但不是全部力量。“對于石油價格來說,有影響力的一個是OPEC,另外還有正在崛起的力量。”

  曹新分析,俄羅斯也是產油大國,正在試圖成為世界石油市場的另外一極。“通過建立原油期貨交易所,俄羅斯正加緊提升在歐洲以及東亞能源市場上的影響力。”俄羅斯希望看到的狀況是,歐洲和亞洲主要國家依賴它的石油。

  最新的消息是,俄羅斯已經正式選定在圣彼得堡建立俄羅斯石油交易所。看來,作為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俄羅斯不僅僅想控制石油生產,而且還要奪取石油的定價權。

  面對石油民族主義的泛濫,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是,作為全球貿易大管家的WTO,卻沒有一套機制能夠規范“惹是生非”的石油。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也不得不承認石油的特殊性,而現實卻是能源貿易問題遠未納入WTO討論的議題內。“確實有必要制訂更加合理的規則。”

  但是從來就不是單純經濟物資的石油,能否成為WTO框架下聽話的“孩子”,還要大大地打一個問號。

  對沖基金興風作浪

  在石油民族主義越來越重的背景下,平均成本為10美元/桶的中東產油,現貨售出價格要翻上幾番。同時,與中東國家配合,推高原油價格的還有瘋狂的期貨市場。

  股神巴菲特拋空中國石油所有股票后,說過這么一段話:如果石油在30美元一桶,我們很樂觀,如果到了75美元,我不是說它就要下跌,但我不會像以前那么自信。中國石油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未來十年石油的價格。

  而現在,2008年1月份到期的石油期貨價格即將突破100美元一桶。

  令巴菲特感到不安的石油價格,來自兩個并非產油的地方: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英國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而世界石油現貨的交易價格基本根據這兩個期貨交易所的期貨價格折算而定。“期貨不僅僅具有保值功能,還具有價格發現功能。”

  對沖基金,是這兩個石油期貨市場中的興風作浪者。也正是對沖基金,對石油價格走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盛投資合伙人楊永強對石油期貨頗有了解,目前石油期貨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為1.2億~1.6億桶,而全球每天的需求不過8000萬桶,期貨市場的交易量超過了實際需求的1倍。“活躍在上述兩個石油期貨市場的對沖基金有1.8萬億美元,幾乎就是它們在 定價。”

  長城證券石油化工行業分析師王剛的看法是,期貨市場反應靈敏,具有價格發現功能,因此現貨根據期貨定價。現在的石油期貨市場是牛市,任何一個利好消息(對于石油價格提升)都會被放大。一個現實的例子是,美軍一枚誤射的導彈打在了伊拉克的農田里,石油期貨市場價格居然每桶也漲了3美元。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眼中,全球流動性過剩,是期貨市場投資過度的大背景,大量的資金在石油期貨市場進出,排名前10位的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1500億美元,再加上期貨市場的杠桿效應,在各種不利石油生產的因素下,資金進入期貨市場瘋狂投機。

  也正是因為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期貨市場的駕馭能力不足,基本在現貨市場購買石油,因此對沖基金看準了這點,大膽炒作期貨,以作為他們的提款機。

  上述曾經做過石油期貨交易的私募經理建議,最好能讓國內的民營資本去石油期貨市場買賣石油期貨合同。

  據王剛介紹,目前的石油價格是在期貨價格的基礎上加減一定的凈值得到。這是由于期貨交易具有良好的價格發現功能,能對影響價格的各種因素作出靈敏的反應。在期貨市場上,交易行為主要有兩種目的,套期保值和投機。投機行為是必不可少的,它為套期保值提供了對手方。紐約和倫敦是最重要的原油期貨市場。

  事實上,中東有固定的石油現貨交易市場,因此產生了一個專門的OPEC價格,這個價格和期貨市場價格雖不完全相同,但是卻具有聯動性。因此,在大部分期貨完成投機的使命最終被對沖掉以后,現貨市場的價格水漲船高。

  鼓勵企業在期貨市場操作的關鍵是要有好的制度設計

  沙特石油部長的首席顧問穆哈納最近表態,對油價最大的影響因素是以對沖基金為首的大量投機炒作活動。隨著美元持續貶值,將會有更多的美元流入到石油期貨市場,繼續推高油價。

  而主要在石油現貨市場貿易的中國企業,得到的報價節節升高。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的觀點是,長遠來看,石油有的是,只是目前的供應跟不上。中國在現貨市場上購買石油,而以現在期貨價格買入的很少。但是,不得不承認,國有企業并不適合在期貨市場上操作,期貨駕馭能力不強。

  對于OPEC來說,現在的情形對其是最有利的時候,如果擴大產能,價格回落,利潤也就這么高。因此,他們很愿意看到期貨市場的弄潮兒們的表演,維持高油價現狀。

  王剛認為,OPEC短期內增加產量的動力不足,雖然對外宣稱能夠隨時增加幾百萬桶的供應,但是這僅僅是對外界的一個穩定預期信號。OPEC唯一可能增產的動因是,針對俄羅斯增產搶份額。

  在韓曉平看來,鼓勵企業在期貨市場操作的關鍵,是要有好的制度設計。現在是賺了錢沒有激勵,如果賠了就要坐牢。因此,國企老總都不愿意去期貨市場上冒風險。如果國家鼓勵國有企業進行期貨交易的話,在今年初50美元/桶的價格上,可能就鎖定了大部分石油需求。

  曹新擔憂,中國沒有石油期貨市場,對石油價格也就沒有發言權。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是,中國在上海做了金屬的期貨市場后,在國際金屬定價權上有了一定影響力。本來中國一直想做一個東亞原油期貨交易所,但是執行起來非常難,現在僅限于學者討論階段。因此,中國目前在原油市場上比較被動,“如果原油價格被抬到每桶100美元以上,我們也得接受。”在國際原油市場上,最吃虧的正是亞洲地區,進口的原油,每桶比世界平均價格高出1 美元,這就是所謂的亞洲溢價,因為亞洲沒有定價權。日本的原油進口量和中國相差不多。

  中東國家掌握著石油的生產,即油源,而美國和英國掌控著石油期貨交易所,即定價權。“中國這么大的貿易量,沒有定價權是非常危險的,但建立了石油期貨市場也不一定就立刻掌握定價權,還取決于中國整體實力的提升以及我們在這方面的戰略選擇。”管清友提醒道。

  透視

  國內民營資本被束縛

  “停供柴油!”11月底,北京五環路一家加油站在路旁打出了告示牌。不只是在北京,全國許多省份的司機們都感受到了柴油、汽油緊張的狀況。

  石油進入中國后,到底要經過哪些環節成為最終消費品。是誰在幕后控制這些環節?

  石油產業鏈壟斷

  馬上要過去的2007年,史老板感到實在憋屈。史老板擁有一家民營煉油廠,年初原油價格還處在低位時,他算算煉油的成本和成品油售價,結果還不錯,每噸大概能有100多元利潤。雖然不多,但他還是決定辛苦一點,多多煉油,薄利多銷。

  但是國家不允許民營企業進口和勘探石油。史老板要想拿到原油,只能從中國石油或者中國石化手里買到一小部分,而且價格比較高。但是即使是高價原油,也只有在運氣好的時候,才能從上述兩家壟斷國企拿到一點兒份額。

  半死不活的日子,史老板磕磕絆絆勉強維持到了下半年。這時,原油價格就像打了興奮劑一般,升勢不可阻擋。國內煉油業開始全面虧損,中國石化正是因為擁有大量的煉油廠,中央財政曾經一次性給予補貼100億元。

  相比之下,史老板只能選擇停工。可是,想停下來也沒那么容易。扼住煉油廠咽喉的中國石油,以前不愿賣給史老板原油,現在主動找到史老板,要把大批的原油送上門來。并且,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都推遲了自己煉油廠的設備檢修,開足馬力煉油以保證國內成品油市場的供應。即使這樣,國內多個省份還是出現了油荒。

  目前市場上柴油、汽油的價格早已超出發改委規定的限價,因此,暫時有原油供應的史老板只要開工,還是有利潤可賺。但是,他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工廠的命脈始終在別人手里掌握著,強烈的不安全感如影隨形。”

  史老板事業發展不順的背景是,中國的石油產業鏈條完全被三大巨頭所壟斷。其中,中國石油在中國、非洲、拉美等地都有油田和天然氣田,且石油來源多樣化,有自采油、貿易油和份額油。中國石化以煉油為主,海外同樣也有油田,由于煉油虧損,財政部每年直接劃撥財政補貼上百億元。中海油主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海上油田的勘探和開發,現正在通過收購重組手段,進軍國內成品油零售終端業務。

  而處在中間環節的民營煉油廠和加油站,無論是煉油所需的原油還是加油站所需的成品油供應,都得仰仗三大巨頭。對民營油企來說,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場不公平的游戲,三大巨頭擁有石油勘探和進口特許權的同時,既擁有煉油廠,又占據了加油站終端份額的大部分。

  資料顯示,至2006年年底全國共有93879座加油站。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分別擁有28801座和18207座,兩者之和超過了加油站總數50%,此外,雖然中海油目前擁有的加油站不超過100家,但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加油站收擴編行動。

  據石油系統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石油在中國的壟斷格局,基本上是一個區域由一家公司完全壟斷。例如中國石化在河南,中國石油在山東,“以后有可能像電信業一樣,拆分這兩家巨頭。”

  民營力量被扼殺

  這些天,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省份,汽車司機們上路跑長途,看到最多的風景是沿途加油站高掛缺油牌。

  在南方沿海省份,成品油尤其是柴油供應更是出現了斷檔現象。一位山東煉油廠的負責人稱,因為國外價格更高,沿海省份出口又便利,因此大量的成品油都已經流出國門,追求高利潤去了。

  “國內出現油荒,根本的問題是,市場沒有放開。”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曹新相信,如果石油市場是開放的,那么,在原油價格處于低谷時,民間資本一定會做石油現貨進口以及期貨投資,在合理價位買賣石油并加工。“民營資本絕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是目前國家政策堵死了這條路。”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相比較石油民營企業,石油巨頭們的日子相當滋潤。在目前石油價格處于高位的狀況下,原油進口成本和國內的成品油限價,使得煉油業務虧損放大,于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更加傾向將成品油出口到價格更高的國家。

  據長城證券石油化工行業分析師王剛分析,中國石油煉油廠所用原油,85%由自己生產的石油供應,原油價格高漲對中國石油負面影響并不大。“反而給它的原油業務帶來巨額利潤。”

  而中國石化雖然煉油廠虧錢,但相對原油價格,其重要業務板塊——石化產品的價格上漲速度更快,利潤比以前更高。事實上,中國石化每年還有來自財政的巨額補貼。

  表面上,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成品油零售市場上是老對頭,但兩家國企的合作關系從未中斷過。根據原油產地和煉油廠的地理位置及運輸條件的考量,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一直在進行著石油的互供。

  根據王剛測算,現在的油價和20世紀80年代相比,尚未達到峰值。剔除通貨膨脹因素,80年代每桶原油達103美元。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看到,高油價將使得高成本油田得到開發,如果油價繼續上漲的話,90美元/桶的油田可以開發,95美元/桶的油田也可以考慮。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建議,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可以利用在股市的融資,加強全球石油勘探開發,升級商業儲備。商業儲備和戰略儲備不同的是,戰略儲備只有買不到石油的情況下可動用,而商業儲備則可靈活應用。

  曹新也看到了這一點,中國目前剛剛開始進行石油戰略儲備,但是并沒有商業儲備。他認為,石油的進口應該放開,在目前的管制下,很多民營加油站因為得不到三大壟斷企業的供油,已經非常虛弱。“國外企業已經盯上這些加油站,最后等待它們的就是被收編。”

  2006年,被殼牌收購75%股份的統一潤滑油,現已更名為殼牌統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其總經理李嘉坦言,作為一個響當當的名牌,統一甘愿被殼牌控股的唯一理由就是可以得到殼牌穩定的基礎油供應。“統一潤滑油要進一步發展,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上游資源。”

  外資開始瞄上這個空當。

  縱深

  新能源上路變數

  肖克(一北京市民)已經在考慮換車。“我下一輛車一定考慮混合動力汽車。”擔心油價將長期上漲的他,細細算過了一筆賬。每天上下班燒汽油,將成為他越來越大的一項支出。

  國際原油價格的飆升,使石油能源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的同時,也正在為新能源登上歷史舞臺而開路。

  目前石油市場整體處于牛市

  一個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2001年之后,世界各國采取低利率政策刺激經濟增長,造成了目前全球流動性過剩的狀況,這是這輪石油暴漲的大背景。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能源專家管清友認為,石油價格和石油的主要產地以及運輸渠道關系密切。在煤炭還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的年代,煤炭主要由英國供應,英國也是當時的世界霸權國家,煤炭基本沒有被當做政治工具來使用。但是自從1948年以后,世界石油罐卻放在世界的“火藥桶”上(中東地區),這是導致20世紀70年代油價大幅度波動的根源。一個有力的論據是,1948年以前美國為世界石油第一大出口國,那時候石油價格相當穩定。

  但是,在不同時期,影響石油價格的因素不同。石油供需、貨幣匯率、投機、地緣政治、流動性過剩以及氣候都有可能成為誘因,但沒有一個絕對主導因素,目前石油市場整體處于牛市。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全球各種原油價格總體平均成本不會超過20美元/桶。“但石油從來不按成本來定價,它既是商品也是政治。”前BP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作為一種特殊的能源物資,各主要經濟體都在戰略儲備石油,當不利因素出現時,由于恐慌儲備會變得更多。

  在汪濤看來,20世紀80年代的高油價,預示著90年代的低油價。到了90年代末,油價跌到最低點,這時候,所有石油生產國都沒有了增加產能的積極性。而在另一邊,因為油價是如此地便宜,大大刺激了各國的需求,很多人開始駕駛“油老虎”SUV便是一個例證。需求量急劇上升的背后,卻是產能跟進的嚴重滯后。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也看到了石油供需不平衡的內在因素。前些年石油價格處于低谷時,投資熱情不高,而一旦油價高漲,投資又不能馬上變為產能。此外,“油價波動大的時候,投資商一般不敢投資油田,因為油田的購買價格是以石油儲量乘以隨行就市價格來計算的。”

  一個事實是,直到1993年,中國都不是石油凈進口國家,而目前的進口依賴程度已接近50%。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前10個月進口原油1. 367億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3.8%。據管清友統計,德國和日本經濟騰飛時,正好處于低油價時期,他擔心目前油價的高位運行,將提高中國崛起的成本。

  不排除石油價格重新進入新一輪的低油價周期

  “如果不發展新能源,再過40年,人們都得去騎自行車。”

  新能源投資基金人梁天征認為,目前的石油儲量只能再開采40年。而且,上個世紀80年代石油價格上升是因偶然的波動性因素引起,而今天的這輪上漲則是趨勢性因素起作用,即由需求引發。因此,即使油價回落,幅度也不會很大。

  這次油價高企,無疑給新能源帶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梁天征覺得新能源的投資良機已經到來,“我們正在尋找項目。”

  中盛投資合伙人楊永強預測,當石油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替代能源的成本優勢顯現時,替代能源將會有一個大的發展。一種產品價格過高時,向替代產品轉變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油價長期保持高位,自然使其他的能源具有價格優勢和競爭性。

  但是新能源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大規模應用所必需的配套技術和設施的缺失。例如汽車新燃料需要現有加油站改造,汽車的技術升級又涉及到整個產業鏈的改造。

  而且,事實已經證明,糧食生產燃料乙醇的道路走不通,因為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生產乙醇,拉動了玉米價格快速上漲,而玉米又是畜牧業的主要飼料,因此肉禽類價格連動上漲,很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因此,除美國外,全球達成了共識:不再用糧食來生產能源。韓曉平認為,這正是石油生產國更加有恃無恐的原因,“他們覺得新能源拿他們沒轍。”

  燃料乙醇不能擔當大任,但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曹新看好正在中國興起的以煤炭為原料生產甲醇的技術,即煤變油。“中國嘗試用這種技術來做石油替代。”他坦言,美國對此技術并不太感興趣,但是在中國用煤炭生產甲醇是一個新的機會,其中,廣匯股份(600256)計劃到2009年對煤制油產品放量生產。

  但是,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提醒說,雖然油價越高,新能源的經濟性就越好,但是新能源總量還是比較小,而且曾經有過教訓:上世紀80年代油價高峰時期,曾經有大量投資進入新能源領域,但是隨著后來油價的下跌,這些投資就全泡湯了。

  管清友預測,天然氣(廣義上的天然氣)會成為未來的第一大能源,人類能源史也很可能循著固態煤炭——液態石油——氣態天然氣的軌跡發展。1967年,石油第一次超過煤炭,成為世界消耗第一大能源。至此,石油取代煤炭的主導地位,改寫了世界能源消費結構,這個過程用了100年時間。但是,目前將石油被新能源替代的總體成本還是過高,“石油不會主動退出舞臺。”隨著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出臺和經濟周期的波動,化石燃料需求面臨大幅度減少,不排除石油價格重新進入新一輪的低油價周期。這對新能源的發展很不利。現在看,依靠市場自發選擇新能源恐怕還不夠,清潔、高效、經濟的新能源需要強大的外力推動才能被廣泛使用。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