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商謹慎投資中國期貨市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07:58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專家建言保護期貨市場自主權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本報訊 隨著國內期貨市場在下月正式成為外資可以投資領域,市場開始迫切關注外資投資的動向。不過,從目前已有的中國合資期貨公司情況來看,外資投資謹慎,對市場影響不大。分析人士指出,外商投資中國期貨市場更看重的是“卡位”和全球戰略中的中國鏈條的完整性,而不是短期內實際帶來的收益。同時建議,慎重對外開放期貨市場,保護金融市場的自主權。 按照日前頒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規定,下月1日起,外商可以投資期貨公司,但中方必須控股。此前在2004年版的指導目錄,期貨公司屬于禁止外商投資的產業。不過,隨后中國證監會在2005年對外資投資期貨行業有所放開,根據當時發布的《港澳服務提供者申請期貨經紀公司股東資格審核》,荷蘭銀行、東方匯理金融等參股國內期貨公司獲得證監會批準。 從記者了解的信息來看,從去年開放辦理截至到目前,通過審批的合資公司僅2家,而申請管理層審批的合資公司也不過區區4家。此前,荷蘭銀行去年獲得了國內第一個中外合資期貨公司的銀河期貨40.02%的股權。隨后,在今年年初東方匯理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參股中信期貨獲批。而金瑞期貨和摩根士丹利的合資以及摩根大通與中山期貨的合資并沒有得到證監會的正式批復。 由此,部分專家認為,對比同屬于金融部門的保險業,目前期貨合資幾乎微不足道。這顯然遠遠不是某些媒體所宣揚的“國外投行巨頭紛紛和國內公司組建合資公司”。 一位參股期貨公司的外資銀行董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看好中國金融市場所具備的巨大發展潛力,也承認中國是全球市場中一塊尚未得到充分開發的金融市場,但是從目前來看,外商投資中國期貨市場更看重的是“卡位”和全球戰略中的中國鏈條的完整性,而不是短期內實際帶來的收益。 從現有的合資期貨公司的市場表現來看,也正說明了這點。由當初“大連萬恒期貨”更名為銀河期貨,隨后又有荷蘭銀行參股,作為第一家中國合資的期貨公司在去年以及今年截至到目前的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在期貨市場中并不突出,引人矚目。 這顯然打破了部分市場人士的“畸形”看法。此前,部分期貨公司研究人員認為,國內部分期貨公司得到外資的資金、管理技術的支持后,經營情況必將有較大的改善,中小期貨公司可能迅速成長為大型期貨公司。 此外,對于部分期貨圈外人士“迷信”認為,外資進入國內期貨公司,將帶來更多的管理經驗,有利于提高國內期貨公司的經營水平,促進期貨業健康發展的觀點。國內一家大型期貨公司老總對記者表示,這明顯低估了國內期貨公司的治理水準,國內期貨市場雖然對比部分發達的國外市場發展歷史短,但是市場的波動性和極端性遠超國外,同時在全球最嚴格的監管下頑強發展下來,這些經驗都是外資企業所不具備的。 該人士表示,目前,全球重要商品價格的定價權幾乎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買家,多數時刻只能被動接受,在全球期貨市場上,外資具備的優勢在于對國外市場的熟悉,可以通過合資的途徑,打進中國市場,為中國的客戶提供全球化的服務、一站式的服務,而這些正是目前國內期貨公司所欠缺的“短板”。 “這也表明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不應該開放外盤的直接交易。如果一旦開放,外資的蜂擁而入,攜帶廣大中國客戶去外國市場交易,對于中國商品定價權和金融市場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該人士不無擔憂地表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