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一位投資者的投資之路:從賭徒到市場推動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 10:21 第一財經日報

  —— 一位黃金投資者與經紀商的黃金投資之路

  江南

  當黃金期貨、黃金ETF、黃金理財產品等全面問世時,黃金市場將引來一個全盛的發展階段,投資者會發現,原來黃金可以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后的第三個致富手段

  “我沒有黃金投資的輝煌,只有對這個市場的冷暖感知。如果一定要談,我更愿意談黃金的未來,而不是黃金的過去。”資深黃金市場人士、經易金業副總經理陳進華面對記者,頗有幾分歷經黃金市場的滄桑,更有幾分憧憬黃金市場美好未來的豪情。

  這位從有色金屬期貨市場轉戰到黃金市場的投資者與經紀商,談起黃金投資的歷史,感慨最多的是黃金市場游戲規則與游戲主體的不斷演變,這種演變讓他隱約感知到黃金這個特殊的商品將會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的全新變革。

  而他的故事,更多來自于“327國債風波”的驚心動魄。這次他愿意將這段故事與黃金投資聯系在一起,主要想表達自己的身份嬗變,以及對黃金期貨的殷切關注。

  陳進華用“賭徒”和“開車者”來形容自己以前的投資經歷,而用“市場推動者”和“收費者”來形容現在的工作角色。

  1995年,在難以忘卻的“327國債風波”里,陳進華和他供職的公司經歷了慘痛的“滑鐵盧”。陳進華感嘆,那時的國債期貨市場簡直就是一個“賭場”,自己在當時的投資心理與“賭徒”無異。

  當時,國債期貨保證金的標準定在2.5%,也就是繳納250萬元保證金可以做1億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漲幅度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買入者已經有了相當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如果投機僥幸成功,投資機構能日進千萬,欣喜若狂。

  當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某機構客戶代表上午打電話給公司本部,要求再想辦法籌資,趁行情如火如荼再進1000萬元,但過了一小時后,該客戶電話再次打回本部,告訴那邊說:1000萬元不用籌了,我這邊剛才已經賺出來了!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種情況在今天很難再發生了。”陳進華感慨道。

  在經歷了國債期貨風波后,陳進華投身于金屬期貨市場,在2004年隨著黃金金融屬性的日益凸現,開始正式進入黃金市場。他表示,這幾年黃金投資由于以實物交易為主,參與規模不大,市場流動性不強,因此更多的是跟蹤與分析外盤價格,進行市場服務工作。

  陳進華說,現在國內期貨市場已經規范了各類風險控制制度,給即將上市的黃金期貨提供了一個黃金發展期,盡管要做的事還有很多,但黃金期貨的問世,必將通過黃金遠期價格發現機制的完善,推動利率、

匯率的市場化,從而拓展國內金融產品創新空間,給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投資品種。

  “前幾年,我在黃金市場上更像一個‘開車者’,現在慢慢變成‘收費者’。”陳進華說。

  由于國內沒有形成黃金遠期價格形成機制,投資者不得不利用境外黃金衍生產品來進行風險管理和投機交易。這讓陳進華把主要精力放到價格分析中,協助投資者判斷價格走勢,像一個開車的人。而現在,隨著國內各種黃金投資渠道的豐富,陳進華更愿意擔任一個優質的服務商,提供各種交易通道。

  “我希望有一天能扮演黃金市場的做市商,可以開展產品設計,推出各類黃金

理財產品讓投資者選擇。”陳進華說。

  陳進華認為,“賭徒”交易的心態不能再屬于黃金市場,現在的投資機構更應該扮演市場推動者,扮演理性的投資者。當黃金期貨、黃金ETF、黃金理財產品等全面問世時,黃金市場將引來一個全盛的發展階段,投資者會發現,原來黃金可以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后的第三個致富手段。本報攝影記者/王曉東

  花絮Related

  不辨“漆貨”與“期貨”,期貨市場創立初期知者寥寥

  在國內期貨市場誕生初期,“期貨”這個名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多數人不僅不了解是做什么的,甚至連“期貨”怎么寫都不知道。

  成都的一位投資者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1992年,他開始參與期貨,有一次和朋友聚會,別人問他最近在忙什么,他說在進行期貨投資。

  他的朋友很驚訝地望著他,說道:“你以前不是做飯店的嗎?怎么現在開始賣油漆了?”

  他聽了后覺得很奇怪,怎么自己的回答讓朋友理解成自己在賣油漆,詢問后才知道,他朋友把“期貨”理解成了“漆貨”。

  商品期貨交易所瘦身 從50家到3家

  中國商品期貨市場誕生后,曾有過盲目發展期,國內期貨交易所規模在1993年成達到50家之多,后來交易所展開了“瘦身運動”,到1995年,交易所規模縮減至15家,1999年進一步縮減至3家,即目前的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通過瘦身,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運作更為規范,品種研發能力大幅提高,對于風險的控制也日趨增強。

  大豆地震 強化國內企業的保值意識

  2003~2004年間,國際、國內大豆價格大起大落,國內大豆期貨價格從3000元/噸快速上漲至4200元/噸以上,中國大豆壓榨企業追高進口大豆,當這些企業的采購結束后,大豆價格快速下滑,從2004年3月到2004年7月,大豆價格回到3000元/噸下方。國內大豆壓榨企業大幅虧損,很多企業甚至因此而倒閉。

  這被市場人士稱為大豆地震,這場“地震”雖然讓國內大豆壓榨行業重新“洗牌”,但是也讓國內的企業意識到了利用期貨市場保值的重要性,因為在大豆大漲大跌的過程中,那些大虧的企業,基本沒有進行保值。

  “期貨豆農”付傳義

  2004年起,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積極推廣下,少數東北豆農開始接觸期貨,甚至有人參與期貨。付傳義就是參與期貨市場的農民之一,他是黑龍江的一個種豆大戶。從2004年起,他開始了解期貨市場,開始的時候是關注期貨信息,了解大豆價格的波動,從而安排生產。后來,他逐步參與到期貨市場當中,在大豆播種的時候,如果大豆期貨價格較高,他就嘗試性賣出大豆,為自己種的大豆進行保值。

  2004/2005年間,他通過期貨市場的賣出保值,實現了豐產又豐收。

  銅反向套利

  2002年至2006年的金屬牛市中,很多單邊做多期銅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而另一類投資者也同樣獲利豐厚。那就是從事跨市套利的交易者。這些交易者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銅與倫敦金屬交易所期銅之間存在一個價值波動空間,當兩者的價差偏離這個價值區間后,套利機會就出現了。

  而在這種跨市套利中,“反向套利”最為投資者熟悉,即買入國內期銅,賣出倫敦期銅,2003年至2004年中,反向套利的規模相當于20萬噸銅的量。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