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不會成為全球棕櫚油加工中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 08:00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但業界專家一致認為———中國不會成為全球棕櫚油加工中心 證券時報記者晨光 隨著我國棕櫚油第一進口大國地位的確立,棕櫚油加工業能否重現中國大豆加工業蓬勃發展的一幕成為市場關心的熱點。日前,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多位油脂行業專家。多位專家表示,由于產油國的保護主義政策、毛棕櫚油的品種難題都困擾中國棕櫚油加工中心的形成,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不會成為棕櫚油加工中心。 從海關最新統計數據來看,2007年上半年,中國棕櫚油進口量為236.1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6.1%。從近兩年,中國的棕櫚油進口量遞增可謂突飛猛進,從棕櫚油近兩年的進口結構來看,毛棕櫚油的進口量出現了快速的遞增。對此,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中國棕櫚油的進口快速,會不會出現中國大量進口毛棕櫚油,棕櫚油加工業在中國興起,形成棕櫚油加工中心向中國的轉移,重現中國大豆加工業蓬勃發展的一幕。 但是,在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的專家給出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上海某大型油脂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中國不可能大量進口毛棕櫚油,而始終以進口精煉棕櫚油局面的出現主要是受到出口國當地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在棕櫚油主產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尤其是馬來西亞,當地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棕櫚油精煉加工能力,將加工利潤留在國內。毛棕櫚油的出口增大將會影響到本國的工業發展。棕櫚油產業在馬來西亞受到高度重視,棕櫚油加工產業的發展對本國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完全不同于美洲的豆油產業。雖然從馬來西亞或者印度尼西亞進口毛棕櫚油在國內加工更為經濟,但是由于受到棕櫚油主產國政策限制,我國棕櫚油的進口將依然以精煉油為主。 來自東馬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璟賢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馬來西亞是通過棕櫚油的出口配額管制來控制毛棕櫚油的出口,因為馬來西亞目前可供開墾種植棕櫚樹的土地面積已經十分有限,沒有進一步擴張的潛力,因此發展加工產業是進一步拓展棕櫚油利潤空間的有效途徑,這樣毛棕櫚油出口相對有限。而我們的毛棕櫚油進口份額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印度尼西亞,但是印度尼西亞政府也在近幾年采取了通過調控棕櫚油出口關稅等方式來控制毛棕櫚油。 在今年1月22日,據印尼貿易部的農業出口主任AgusTjahyono曾表示,政府可能限制未加工產品的出口,以便鼓勵當地精煉。政府已經成立工作組來研究降低棕櫚油出口的可能。如果出臺政策,可能會是五年或者十年計劃,以便發展棕櫚油的下游行業。這表明印尼政府在限制毛棕櫚油出口,鼓勵國內加工已經表明的態度。故此李總表示,未來印尼也將會考慮保護國內加工業,控制棕櫚油的出口。 天津龍威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俊平表示,首先是毛棕櫚油的品質容易發生變化,比如酸值等指標;其次就是棕櫚油的市場結構和豆油的市場結構不同的;第三點就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本國保護政策。 專家的觀點表明,我國的進口將會持續以精煉油為主,尤其是以精煉的24度棕櫚油為主。相關數據也佐證了這個觀點:從近三年棕櫚油進口情況來看,24度棕櫚油是我國進口的主要品種,2004、2005、2006年度的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61%、62%、69%。2004-2006年,國內毛棕櫚油進口量由0.9萬噸增長為65.6萬噸,占總進口量的比例由0.3%增長為13.0%。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