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撰稿 時巖
流動性過剩在目前的農產品期貨市場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豆類品種以及小麥成交量創新高已成尋常事,玉米市場也在收割季節一路上行。但就是在這種狂熱的氣氛中,高位風險開始孕育。而這種風險在這兩天的走勢中淋漓盡致地顯現了出來,昨日農產品市場跌聲一片,收盤時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跌25點,豆粕跌36點,玉米跌7點,小麥跌26點。
整體性的恐慌拋盤出現,成為農產品市場整體回落的顯性題材,但深究個中原因,不同的品種都存在著各自的回調理由。對于大豆市場來說,最直接的利空消息就是關稅下調。市場傳言,預計中國將宣布臨時下調大豆進口關稅,由現行的3%降至1%,期限為三個月,旨在鼓勵進口。但貿易商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臨時下調關稅的時間是10月至12月還是11月至次年1月。關稅下調2%,相當于進口成本下調80元至100元左右,直接對近兩日的大豆市場構成壓制,但基于目前的大牛市環境,我們認為這一消息不會成為行情的主導因素,人民幣從2005年至今已經升值10%,并沒有阻擋大豆及豆油這兩個進口品種價格創新高。
針對目前的大豆市場,我們還要正視國產豆大減產的特點。黑龍江產區陸續有大豆收購進行,目前能夠略有上量的價格應該在1.75元/斤,預計后期油廠大批收購的成本應該在3600元,且將高開高走。 今年東北的收購特點,由于受去年高價收購心理陰影影響,可能會出現先收大豆后收玉米的特點,這也與農民至少在新糧下市一個月之內十分強烈的惜售心理相契合,大豆成本將居高難下。
與大豆有所不同,小麥市場的下跌更多的是一種國內基本面回歸。前期被美盤小麥瘋狂漲勢撩撥出的游資看多熱情,在并沒有打出空頭的砍倉盤之后,不得不開始正視國內市場并非嚴重利多的基本面。國家的國儲拍賣仍在進行,而農民手中囤積的大量小麥,由于高出最低保護價,國家不予采購,同時華北黃淮玉米已經下市,騰庫壓力顯現,現貨價格穩中趨跌,最終迫使期貨價格挫跌,并在圖形上形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看的雙頭形態。
而玉米市場的基本面介于大豆和小麥之間,處于平衡狀態,因此它的下跌也最為溫和。農發行將貸款延期至年底使得產區陳糧購銷趨于穩定,而廣東價格快速走高導致東北港口庫存下降、價格提升,也對陳糧的銷售提供了有利環境,不過東北特別是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的玉米商業庫存仍然保持在1000萬噸左右的偏高水平。同時9月23日吉林國儲拍賣陳化玉米31173噸、陳玉米1052噸、省級儲備玉米61373噸,而營口地區也將出庫儲備糧20萬噸,預計此次儲備總計輪出100萬噸。而我們認為今年東北總體減產確實已成定局,但市場對于黑龍江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幅估計不足,同時對于吉林地區的單產下降水平有所夸大,今年東北玉米產量總體下降400萬噸是我們的預測值。而華北黃淮地區增產150萬噸,四川和重慶地區增產100萬噸,我們給出的最終數字是中國2007年玉米產量1.435億噸,全年也將處于供求平衡狀態。
做期貨,時刻不能忘記風險,但同時也要在風暴眼中發現機會。通過我們以上的分析,在回調過后,與小麥和玉米相比,豆類市場將迎來最好的買入機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