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期貨市場正本清源 不是物價上漲罪魁禍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05:16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王超 金秋大連,天高云淡,景色迷人。“2007國際玉米產業大會”與會者對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期待,如同面對收獲時節累累果實的農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記得去年此時,首屆國際玉米大會在廣袤的科爾沁大草原召開,雖然有藍天白云、一望無際的草地和羊群,但作為報道期貨市場領域的記者,心情一點也不輕松。因為當時國內糧食價格正啟動新的一輪漲價風潮,期貨市場則被認為是物價上漲的“罪魁禍首”。 不過,這種觀點當時并未成為主流,主要源于十幾年前的期貨市場那場治理整頓。1993—1994年,國內物價飆升,食品類價格同比增幅在30%以上,有人將原因歸咎于期貨市場過度投機所致,自1994年5月起,鋼材、白糖、煤炭、成品油、菜籽油等價格尚未完全放開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陸續暫停。多年以后,經歷了市場經濟洗禮后才發現,那次通貨膨脹主要是投資需求過快增長所致,和期貨市場并無關系。恰恰相反,正是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提前反映出了這一上漲趨勢。 “對原材料價格的‘先知先覺’致使期貨市場商品價格上揚,被人看似具有‘國內定價權’的特征,因而導致市場的整肅。”業內專家黨劍博士總結說。 在本次的玉米大會上,記者欣喜地感覺到,期貨市場悄然由“元兇”變為“救星”。例如,豬肉價格暴漲,使得生豬期貨呼聲極為強烈;同時,合理利用玉米、豆粕等期貨品種,以在飼料環節降低養殖成本也得到了多數養殖戶的認同。 放眼未來,從戰略高度發展我國期貨市場、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得到廣泛認同,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為主的制度體系趨于成熟,投資者風險教育活動大規模開展,新品種上市漸成常態,股指期貨的即將推出等,預示著期貨市場真正到了蓄勢待發的時候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