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借鑒海外經驗發展中國期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07:34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訪中國國際期貨總裁 馬文勝 證券時報記者陸星兆 新形勢、新機遇下,如何對期貨公司乃至整個期貨行業進行新的定位,謀求新的發展?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裁馬文勝向本報記者介紹了海外期貨市場的運營模式和成功經驗,希望對國內期貨業的發展有一定借鑒意義。 期貨業應“自立門戶” 記者:最近國內不少期貨公司被券商收購,未來期貨公司的發展方向將是什么情形? 馬文勝:從國際經驗來看,期貨、 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期貨交易的品種牽涉到幾十個行業,包括金屬、 國內期貨公司被券商收購,作為券商下面的一個期貨通道,也是近兩年的事情。這與股指期貨背景下,市場業務組織架構、制度安排等諸多因素存在一定的聯系。但隨著股指期貨推出,未來利率、鋼材等新品種上市,期貨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期貨公司也將再次面臨細分和再定位,屆時一批專業類的公司會涌現出來,一些優秀的綜合性公司也會脫穎而出。 記者:現在有觀點認為,期貨公司的股東背景很重要。目前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券商成為期貨公司股東,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馬文勝:對于期貨公司,股東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層次:一方面,強大的股東能給公司提供持續不斷補充資本金的能力,幫助公司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股東應給予公司寬松的運營環境。事實證明,要想做好期貨業務,還得走獨立的期貨公司、經紀商的路線,而不能過多依賴于股東。 海外期貨機構的背景各異,但這和公司經營的好壞并無必然聯系。如高盛、美林旗下的期貨公司業務相對獨立,還有國際上主要的經紀商東方匯理,它是法國一家銀行下屬的機構,但它依然采取獨立發展的戰略,充分參與市場競爭。 借鑒海外成功經驗 記者:國際上券商和期貨經紀公司的業務模式是怎樣的情況,對于國內的機構有何借鑒意義? 馬文勝:海外的期貨公司、投行和證券的經營模式并不一樣。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類似于“金融工廠”,把全球不同的基礎性產品資源,經過組裝、加工、再生產,制造出新的金融產品,賺取高額利潤。 而海外期貨市場產品創新主要依靠交易所來完成,期貨公司只是為投資者提供標準化的金融衍生產品服務,不過他們擁有很強的客戶資源和全球化的交易渠道。海外的大型期貨經紀商并不僅僅依附于一兩家交易所,其觸手延伸到全球各大交易所,并成為交易會員和結算會員,他們擁有24小時的全球化交易平臺,產品涉及上百種,客戶也是來源于世界各地。一些小的公司則依附在他們下面,成為二級代理機構。在這種模式下,全球資金匯集在各個大型期貨交易平臺,再由它派發到各個交易所,正是這種層層的引導關系加強了它的定價功能。比如我們看到,國際原油生產在中東、俄羅斯,但是定價卻在美國。 美國期貨市場、衍生品市場的強大,不僅源于交易所的強大,更重要的是有不斷發展壯大的期貨公司。美國期貨行業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開放、吸引全球資源、再本土化的過程,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也可以從中借鑒,以積極開放的心態迎接全球的資金和機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