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衍生品法律法規適用范圍:證券和期貨相互爭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02:14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衍生產品的法律適用范圍不但影響了衍生品的市場結構,還直接影響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衍生品市場的監管框架。衍生產品監管適用于哪一個法律的問題,本質上是關于“證券”和“期貨”以及“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期貨和期權)”的法律認定。綜觀各個國家和地區衍生品市場,如何界定“證券”和“期貨”,沒有統一的標準。盡管在立法上存在不同的做法,但各市場對衍生品的法律適用范圍都已有了明確的界定,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證券”和“期貨”歸屬于同一部法律調整。英國將證券、期貨(包括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期權)全部適用于《英國金融服務法》。而澳大利亞、新西蘭及歐共體部分國家則將證券、期貨交易歸屬于公司法調整。德國2001年9月頒布的《第四級金融市場強化法案》中,相關衍生產品的主要內容有:“新的核心條款中包括衍生性商品及認購權證,將會取代現行德國金融期權及期貨交易等相關用語。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期貨和期權等衍生產品置于同一法律調整范圍。我國香港、新加坡和韓國等也屬于類似情況。” 第二,“證券”和“期貨”分屬于不同的法律適用范圍,但界定清晰。典型的例子是我國的臺灣省衍生品市場的界定。從我國臺灣地區《證券交易法》和《期貨交易法》規定看,分別明確了證券和衍生產品的法律適用范圍,同時明確了“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以及“期貨”和“期權”同屬《期貨交易法》調整。日本將證券交易和期貨交易歸屬為《證券法》和《商品期貨法》調整,但對于金融期貨,日本又另外規定了《金融期貨交易法》。 第三,“證券”和“期貨”分屬于不同的法律適用范圍,但界定不清晰,需要進一步的法律規范。這種情況就以衍生品市場最發達的美國市場為典型。美國監管機構對“證券”和“期貨”的定義,不但造成了衍生產品管轄權的沖突,還直接阻礙了既具有“證券”特性又具備“期貨”特征的股指期貨產品的推出。 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三節第10、11款對“證券”的界定是:證券指任何票據、股票、國庫券、債券、公司債券、石油、天然氣或其它礦床特許或租賃協議下的權益證書或參與證書,以及任何關于證券、存單或證券指數的賣出權、買入權、多空套作權、期權或優先權等,但不包括貨幣或自出票日時有效期不超過9個月的任何票據、匯票或銀行承兌書。其對“股權證券”的界定是:股權證券指股票或相似證券,或者經對價或不經對價可轉換該證券的證券,或者委員會根據所制定的公眾利益或投資者保護為必要或適當的規則和條例人為具有相同性質,并且將其視作股權證券的任何其它證券。 美國的期貨交易由《商品交易法》調整。因此《商品交易法》中關于商品的定義,也決定了某一類期貨的法律管轄權。《商品交易法》(1974年修正案)對“商品”的界定是:“商品”指小麥、棉花、谷物、玉米、大麥、高梁、油脂、活牲畜產品、凍橘汁和其它所有物品、對象(除洋蔥外),以及現有及將來可能出現的未來交割合約中規定的所有服務、權利和利益。《商品交易法》修正案擴大了“商品”的定義,使得“商品”的法律內涵變得極為豐富。“商品”包括除傳統有形商品以外的所有服務、權利和利益。 正由于如此界定,造成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于股指期貨等衍生產品的長期的管轄權之爭。直到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進一步明確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擁有對股指期貨和期權交易的獨立監管權,而證券交易委員會則只負責股票期權和證券交易的監管。 美國衍生產品市場這種獨特的法律適用范圍,直接影響了市場的監管架構,即期貨、期貨期權由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管轄,而股票期權由證券交易委員會管轄的格局,同時也影響了美國整個衍生品市場的格局,即各期貨交易所交易期貨(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和期貨期權,而美國各個證券交易所交易證券和股票期權。但隨著新法的制定和實施,這種界限已經被打開。即混合型證券如股指期貨、個股期貨由CFTC和SEC共同管轄,也就是說證券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都可以交易這兩種產品。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