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期貨公司閃現萬億代理巨無霸 馬太效應明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2:32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馬太效應”明顯,去年排名前50的公司代理額超73%

  □本報記者 錢曉涵

  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期貨經紀公司2006年的代理總額為20.80萬億元,較前年的13.25萬億元增長56.98%。總共有20家公司的代理額超過3000億元,而在2005年,這一數字不過區區6家;其中,8家公司代理額超5000億元,深圳中期的代理額超越1萬億元大關。成交量方面,2006全年期貨公司代理總量為4.46億手,共有5家公司的代理量超過1000萬手。

  “代理額增加當然是好事,這意味著期貨行業總體上得到了發展。”一期貨公司老總表示,“但這并不表示全國183家期貨公司都分享到了行業增長的利潤,相當一部分期貨公司仍處于慘淡經營階段。”分析已公布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期貨公司的“貧富差距”相當明顯。排名最靠前的三家期貨經紀公司的代理額,占據全國代理總額的12.67%;前10名總代理額占據三成達31.15%、前30名超過半壁江山達58.55%、前50名期貨公司的代理總額占全國代理總額的73.13%。換句話說,排名靠后的130余家期貨公司,在分食全行業不足三成的

蛋糕。“從今后的一段時期來看,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在期貨行業中將會更加顯著。”

  事實上,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期貨經紀公司的業務極為單一,公司所有的收入都來自于經紀代理業務。在國外,期貨公司的業務是多元化的,經紀代理業務一般只占其總業務量的1/3,期貨公司還可以從事自營、發售期權、場外交易、代理結算、代客

理財、發起基金、投資顧問等多種業務,收入來源十分廣泛;而我國期貨公司交易功能缺失,不論經濟實力和經營規模大小,經營是否規范,都只有經紀代理一項賴以生存維持發展的主業,造成期貨公司業務結構雷同,專業化經營能力弱。

  “代理業務做得再好又怎樣,不過是靠手續費吃飯。”某期貨公司高管認為,中國期貨公司要發展壯大,必須實現業務經營多樣化,從而形成行業內的專業化分工,構建一個健全的期貨經紀體系。“不過,允許期貨公司開展新業務的口號喊了那么多年,到現在為止也只是說說而已。”

  期貨公司是否能夠開展新業務,仍然要看修訂后的《期貨管理條例》,迄今為止,《期貨管理條例》依舊蒙著神秘的面紗,正式公布的日期一推再推。此前一段時間,有傳聞說新條例中將不會允許期貨公司進行自營業務,不過,對于這部《條例》,絕大部分業內人士還是抱有不小的希望,“最起碼,能掃除期貨發展上法規方面的障礙。”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