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玉米將和新能源一起成長 會否成第二個期銅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09:28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朱凱棟 臨近2006年年底,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價格大幅上漲,市場主要交易商均將玉米列為第一位報告的品種。同時,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貨交易量、持倉量和價格也在節節攀升。 新契機帶動新需求 當前玉米期貨的關注焦點是:行情究竟是在重復每年的"季節性行情",還是像期銅那樣,已經進入了結構性短缺階段呢? 答案就是燃料乙醇,在原油價格高企背景下,被市場追捧的燃料乙醇概念,使得來自東北、華北、黃淮地區的玉米,正式與未來的新能源工業聯姻。 或許是巧合,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玉米生產國,美國和中國在10月、11月分別公布了關于燃料乙醇的"新能源計劃"。 10月,美國宣布撥款近1750萬美元資助17家企業對生物能源的研究、開發和示范,以幫助美國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其中最大的一筆經費和一半以上的受資助單位都與玉米轉化燃料乙醇有直接關系。 "美國正在用自身擁有的自然資源為能源獨立鋪設一條新路。"美國農業部長約翰斯稱,"農民、農場主以及鄉村社區將有幸見證美國擺脫一個世紀以來對石油的依賴的那一刻。" 11月,一條來自路透的消息引燃了國內玉米行情爆發的導火索,發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一位官員以個人身份透露,到2015年,作為混合汽油和柴油的一部分,中國需要生產750萬噸的可再生燃料。 大連商品交易所和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聯合研究課題《中國玉米加工業發展現狀前景與未來玉米供給能力分析》預測:"十一五"期間,玉米供需狀況將較"十五"期間緊張,玉米產需缺口在350萬噸左右。在2007/2008年度或者2008/2009年度,中國將由玉米的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這些情況拉動玉米價格持續上揚,而氣候原因使今年新產玉米大規模上市延遲,加工企業開始大舉搶購糧源。 從2006年5月開始,作為傳統牲畜飼料供應國的中國開始大幅降低出口量。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從2006年3月起,中國已經暫停了玉米出口。"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國家政策補貼調整的結果,其實背后是玉米供應量的變化。"一位糧食現貨商告訴記者,"我們早就開始著手收購現貨了,現貨價格從10月份開始就被期貨價格帶了起來。" 國家發改委工業司乙醇汽油推廣負責人劉群近期明確表示:"一份新的燃料乙醇產業專項發展規劃正在制定之中,關于我國燃料乙醇產業發展的新政策將在年內出臺。"這其中關鍵一點是,"新的專項規劃提出,發展燃料乙醇應不與種糧爭地,要促進能源與糧食雙贏。"市場人士將其理解為:正因為大力發展乙醇燃料,導致糧食供給緊張,監管層才有此措施。 新鮮的題材,正在改變農業市場的傳統需求結構。 雖然美國總統布什2005年簽署的新能源法案中,計劃要到2012年才實現燃料乙醇產量75億加侖,但是最近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基恩.科林斯表示:"從2006年全年的生產熱情來看,今年很可能就實現50億加侖的產量,這比去年增加了10%,而在2000年卻只有16億加侖的產量。" 美國農業部網站上的信息是:"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到2006/2007年度,在玉米的銷售方面,預計用作乙醇的玉米將與出口玉米數量一樣多,這在歷史上是頭一次。" 針對這一預測,《證券市場周刊》采訪了FC Stone集團亞洲部主任李小悅博士,他認為:"從美國燃料乙醇期貨交易的清淡可以看出,市場對乙醇產品的認知程度并不高。但這不會影響美國和中國在能源戰略轉型時對玉米的龐大需求,中美兩國的期貨市場已經敏感地預期到了這一點。" 據可再生燃料協會(RFA)數據顯示,美國有106家乙醇工廠投產,另外48家在建,7家擴建。目前的乙醇產量為50億加侖,當這些工廠全部投產時,產量還將增加35億加侖。 在最近舉行的美國國會新能源聽證會上,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基恩.科林斯預計:"還有60家甚至更多的乙醇工廠處于籌備建設階段,這是在已經獲準建造之外的項目。乙醇的產能將會提高到每年77億加侖的水平,這只是根據目前工廠產能得到的數字。到2008至2009年,乙醇產能可能會達到85億加侖,2010年甚至會超過100億加侖。" 會否成為期銅第二? 現在看來,玉米期貨正在復制期銅的路線。生產商惜售、邊際供需缺口、期貨市場近強遠弱的反向市場格局,其間更夾雜著突發事件。 "回顧期銅價格拉升的過程發現,全球生產廠家的基本需求是可以得到滿足的,但每個企業都想得到額外的收益,邊際新增的需求受到大量資金追捧。而供應鏈產能的限制,小小的供求缺口卻長期無法消除,于是未來價格準確地反應在期貨市場上。"一位資深期貨分析師認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沒有感到基礎銅產品價格上漲,卻看到了大量投機資金追捧期銅,玉米也將進入這樣一輪長期牛市。" Godrej International公司駐倫敦的主管Dorab Mistry認為:"經濟規律會起作用,產量也會跟上。但短期內問題仍然存在,那就是需求太多而供給不足。--這不是能在一年內就解決的問題。" Daniel Trading公司的經紀人Marty Colgan的看法更代表性:"市場正在擔心玉米會耗盡。短期需求強烈形成近月合約高于遠月合約的反向市場。"而通常情況下收割月份的近月合約價格應該大幅低于遠月合約價格。"整個世界好像都在說我現在就要玉米,但必須等到明年,也可能他們的需求甚至根本無法得到滿足。" 有理由相信,與牛市中期銅金融屬性的提高相類似,玉米在牛市中也將被鍛造成"新金融產品",這一商品屬性的變化就足以引發市場的炒作熱情。作為期貨市場上的"禿鷲",對沖基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新亮點。敏感的市場人士發現,美盤基金倉位今年一直維持在凈多狀態,堅決看多玉米中長期行情,主要原因正是看準玉米已不再是單純的農產品這一點。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目前玉米市場的凈基金頭寸是9年來最多的。 中航期貨的俞奕軍介紹說:"目前美盤玉米期價已經創出10年來新高,數據顯示基金重新大幅增持,并且對未來玉米市場旺盛需求的預期已經壓倒了季節性集中上市的供應壓力。" 一旦玉米進入剛性的牛市周期,市場將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擠壓飼用玉米;二是開始大量進口玉米。 擠壓飼用玉米量,將導致價格壓力向下游產品推進,導致肉蛋奶等一系列產品價格上漲。為了減緩價格上漲壓力,陳化糧將成為市場新的熱點。八九月間陳化糧現貨銷售出現了多年不見的火爆場面,部分食品加工企業已經嗅到了原料價格即將上漲的"氣息"。但陳化糧只能解決一時之需,從長遠看玉米飼用原料的期貨價格上漲已漸成趨勢。 大量進口可以說是解決目前飼用和工業用玉米"撞車"矛盾的最好選擇。但是世界玉米產量從2000年開始連續4年出現消費量大于產量的局面,玉米庫存一度下降到不足1億噸,玉米價格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一路攀升。據全球玉米研究機構預測:2005年產量為6.7億噸左右,將比2004年有所下降;需求將保持小幅持續增長,達到6.92億噸。全球庫存將進一步下降,供需平衡只能勉強維持。 而中國飼用玉米新增1400萬噸和工業用玉米300萬噸的供求缺口,使得全球玉米市場整體供求平衡將面臨又一次"中國需求"的考驗。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