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警惕玉米深加工行業發展過熱糧食安全產生影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04:11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劉文元 發自大連

  玉米深加工產業的發展促使我國玉米在工業上的需求大幅增長。不過,有關糧食專家認為,東北的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已出現過熱跡象,必須及時予以調控,否則可能會對我國的總體糧食安全產生影響。

  在日前于大連召開的糧食論壇上,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中國糧食經濟協會會長白美清提出,目前東北地區糧食生產和物流產業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對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和總體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他說,目前東北玉米調出量大幅下降,已由原來的1000多萬噸下降到目前的100多萬噸,這一數字還將隨著當地玉米深加工產業的發展而繼續減少;同時玉米深加工企業的重復建設現象嚴重。

  白美清提供的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的糧食生產對我國糧食整體安全有著難以撼動的重要地位。2005年東北地區糧食商品率達72%以上,居全國之首;2005年東北商品糧總量達6400多萬噸,約占全國的1/4以上。東北地區現有年糧食加工能力4049萬噸,其中玉米為2046.5萬噸,約占一半。保守估計,到2010年東北玉米加工能力將增至3825萬噸,比2005年增長86.5%。

  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朱長國認為,目前我國玉米深加工產業的發展已經明顯出現了過熱的跡象,也違背了我國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的初衷,急需予以調控。他預計,從2007年開始,東北玉米外運可能全部停止,本地玉米產銷達到緊平衡的狀態,玉米深加工產業將成為決定玉米價格的主體。

  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東北地區的糧食庫存與調出量正呈逐步減少的趨勢:東北地區糧食庫存已由2002年的9500多萬噸降至目前的3500多萬噸,凈降6000多萬噸,降幅達 63%;2005 年東北糧食外運5505萬噸,預計今后將逐年下降,到2010年降為3010萬噸,下降近一半。

  朱長國說,我國最早鼓勵發展深加工產業的目的是為了消化大量積壓的陳化糧,而目前發展的趨勢已經成了加工產業消化大量新糧,各方搶購玉米的現象不時出現。他表示,我國的情況與美國不同。美國之所以大量發展玉米酒精產業,除了

能源代替,更多的是解決美國玉米的消化問題,因為美國的玉米產量占所有糧食產量的一半以上,政府必須想辦法幫農民解決問題。而我國人口眾多,糧食問題應放在應該考慮的工作的首位,因此靠糧食轉化解決能源問題更是不可能的。

  朱長國為國家調控玉米深加工產業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提高環保要求,從而加速企業的整合;二是限制玉米酒精企業的發展,具體可以通過取消補貼、限制市場銷售渠道的方法;三是鼓勵發展其他產品(如木薯、秸稈)的酒精生產。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