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糧期貨:各位評審老師,各位業界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安糧期貨團隊的代表,今天報告的題目是“交割前后塑料價格走勢分析”。
今年下半年,很多品種的1月合約都出現了期現倒掛現象,比如棉花、PTA等品種在進入交割月之前的持倉量相對往年同期相比仍然保持在一個相對偏高的位置,這種現象對于價格走勢會有怎樣的影響呢?我們現以塑料為例進行簡單分析。
首先來看一下1301合約期現價差。可以看到從5月份以來在成本高企以及下游疲軟的矛盾推動下,塑料期貨價格逐漸偏離現貨價格,出現了貼水的狀況,到了今年11月份這種貼水高達800元/噸。進入交割月之后,一般來說有一個期貨價格回歸現貨價格的過程。對于1月合約來說,這種高升水的現貨價格必將帶動1月合約期貨價格的上漲。
再來看看交易所倉單的數量,今年下半年塑料倉單量呈現一個逐步下降的趨勢,這種情況在11月份表現得尤其明顯。從圖中可以看到在短短的10天之內交易所倉單從619張減少為零,說明在今年持續1年的去庫存化過程中,現在整體庫存水平維持在一個相對低的位置,也就是說現貨銷售壓力并不是很大。在現貨高升水的情況下現貨商更樂意把它拿到現貨市場上直接銷售。雖然在12月初經過期貨價格的大幅上漲,現在1月合約的期貨價格已經和現貨價格基本維持一個平水的水平,但是交易所的注冊倉單量依然維持在零張,這種現象對于即將進入交割月的1301合約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大的利好。按照我們現在的考慮,這種零倉單的情況會持續多長時間?它對價高走勢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我們可以通過持倉成本來測算一下,現在塑料的現貨價格是11200元/噸,在1月合約交割之前現貨價格很難出現比較明顯的上漲幅度,按照這一現貨價格計算,現在現貨持倉成本是56元/噸,加上各項交易費用,也就是說現在注冊倉單的成本大概是144元,也就是期貨價格最少是11344元的時候,這個時候注冊倉單才不會出現虧損。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時間跨度,1月合約最后交割日是1月21日,一般來說倉單注冊需要大概15天的時間,我們按照15天的時間來計算,也就是說最少要在1月6號之前有注冊倉單的意向,這樣才能在最后交割日之前生成倉單。如果在1月6號之前有倉單注冊意向的話,這個時候再有賣套保壓力的情況下L1301上漲空間必然會受到限制,隨著倉單的出現,價格在上漲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個階段性的拐點。假如在1月6號之前始終沒有倉單,我們預計L1301的走勢可能會走出一個偏離基本面的獨立上漲行情。1301合約的價格上漲必定帶動05價格的跟漲。現在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在1月合約交割完成之后5月合約跟上之后面臨的基本面還會否繼續支持5月合約的價格繼續上漲。
我們先來從基本面看一下,先從5月合約的上游情況來看,現在石腦油是維持一個高位震蕩的走勢,使得塑料生產成本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但是現貨價格的大幅上漲已經使得石腦油虧損轉為盈利,在下游較為疲軟的情況下石腦油的挺價意愿必然會降低。一旦高位石腦油價格出現回落,成本上的坍塌勢必會帶來價格的下跌。
再來看看下游的情況,現在基本上是對于農膜春節旺季的備貨期,但是可以看到下游企業的采購方式仍然是以按需采購為主,很少有主動儲備貨物的意愿,也就是說現在下游的疲軟行情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改變的,也就是說對于塑料價格而言,自下而上的推動作用并不是很明顯。
綜合這兩點,我們認為對于1305合約而言,它在跟隨1301大幅上漲之后面臨價格回落的風險,所以我們針對這個思路給出的一個操作建議是逢高拋空,結合技術走勢圖來看,我們給出的操作區間是在10900區間內分批拋空,建議在11000以上止損。
這是今天報告的主要內容。謝謝大家!
高春雨:你今天講的主要內容是合約交割,假設我是一個農膜企業,現在我有1301合約1000手,2月份要使用5000噸,這個合約應該怎么處理?現在是賣出合約還是去交割?目前是從現貨市場采購還是等著1000手的合約交割?
安糧期貨:1月份要么交割,要么了結,我的建議是可以做一個移倉,因為現在還有一定貼水,可以考慮移倉。
高春雨:因為這次交割是1月20號,現在距離1月20號還有一定時間,你對這個價格判斷是怎么來的?
安糧期貨:我們對于這個價格的判斷是依托交易所的倉單進行,如果最終始終沒有倉單出現,可能會導致1月合約的大幅上漲,如果有這個倉單出現的話,隨著倉單的出現,買方會面臨一定的賣套保的壓力,這種上漲空間將會受到限制,價格可能就會出現一個階段性的拐點。如果1月份的倉單還是比較多的話,沒有對現貨形成一個高升水的話,在現貨和期貨都可以,如果是1月份升水比現貨高的話我們可以在1月份接貨,這樣更加劃算一點。
孟一:有請十位評委對于安糧期貨代表隊的表現進行打分。1號評委8分;2號評委6.5分;3號評委8分;4號評委8分;5號評委7.9分;6號評委7.8分;7號評委8.1分;8號評委7.5分;9號評委8.2分;10號評委8分。
安糧期貨最后得分為7.91分。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