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300股指期貨從今年4月16日正式掛牌交易以來,已經經歷過7次平穩交割、走過一個完整的下跌上漲下跌行情。股指期貨市場開戶數已達到5.6萬,每日約新增200個客戶,整個股指期貨市場的資金量已超過200億。雖然券商、基金公司在股指期貨上市不久即獲得股指期貨投資資格,但是到目前為止機構實際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的程度依然較低,約占了30%。而在海外市場,機構投資者是股指期貨的主要參與者,其中美國股指期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占比約為80%,日本股指期貨市場中機構交易量占比約90%,韓國市場機構占比為63%。筆者認為,我國股指期貨市場要通向成熟的市場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并應主要從以下方面繼續努力。
發揮套期保值功能、普及避險意識
觀察國內外市場股指期貨參與共同基金情況,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運用股指期貨時基本以套期保值為最重要目的。歐美的股指期貨交易完全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運作方式比較嚴格、規范,并且在美國,散戶是不能參與股指期貨;歐洲的共同基金在2005、2006、2007年分別有48%、62%、70%的基金使用了以股指期貨期權為主的衍生品。
我國股指期貨上市以來市場功能發展較為不錯,參與套期保值的機構雖然不多,但效果良好。11月份繼券商自營、資產管理業務中的定向理財先后試水股指期貨之后,券商小集合也將進行期指交易。然而,目前我國股指期貨機構持倉比例大概在30%左右,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的話,機構參與比例仍然偏低,機構客戶發展尚處于初期。以基金、券商資產管理為代表的產品仍未大規模進入股指期貨。如單個基金開戶的套期保值還無法成行等限制,目前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的避險功能尚未完全發揮。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一個新市場,一定要往機構化為主、為產業化發展服務的方向發展,借鑒歐美發展之路。
開發個性化產品、助公募基金業發展
中國證監會于4月24日發布的《指引》打開了券商、基金參與股指期貨的大門。從自營角度來說,股指期貨成為券商有力避險工具;而資產管理業務在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其它策略的期指交易。比如替代現貨策略、特定做空策略、控制β系數積極對沖策略、可轉移阿爾法策略。根據各種策略可相應地可以開發出一系列產品,如保本型產品(CPPI)、可轉移阿爾法產品、130/30多空策略產品等。事實上我們也發現自股指期貨上市以來,確實給基金業帶來了一些機會。比如ETF特別是與滬深300指數聯系比較緊密的ETF交易量比原來更大。國際上,進入1990年代以后,隨著全球證券市場的迅猛發展,機構投資者對于套期保值工具的需求交易工具和手段猛增,這使得近20年來股指期貨的數量增長很快,已經成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中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之一。而我國整個公募基金業三年來資產管理業務量始終徘徊在3萬億,如果能運用股指期貨等各種衍生工具,可以提高資金運作的效率,同時克服發展瓶頸。
控制風險、規范發展股指期貨
對于中國內地的投資機構而言,股指期貨上市交易半年多以來,還是一種較新的投資避險工具,機構投資者“如何規避交易風險,以免反被誤傷”值得我們探討:法律風險,基金公司一定要控制好持有股票和期貨頭寸的比例;市場風險,即市場波動對整個投資組合的影響,應注意開平倉時機及方向;流動性風險,如果保證金不足,會對套期保值或阿爾法、貝塔策略產生很大沖擊,因此一定要保證資金充足。
股指期貨推出給機構投資者做大做強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也給普通投資者帶來更多品種、交易手段。為進一步發展股指期貨市場,筆者認為監管機構積極規范市場制度建設、合理放開制度性限制、普及民眾避險意識, 乃是股指期貨確保航向的必然之舉。
新湖期貨 方美娣
(CI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