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行情綜述
鄭州白糖1105合約連續K線圖
鄭州白糖1101合約連續K線圖
ICE白糖3月合約連續K線圖
ICE白糖10月合約連續K線圖
本周國際原糖高開低走,漲勢停頓。本周國際糖價除周三小幅回升之外其余交易日均是陰線。本周11號原糖10期合約收于18.24美分,累計跌幅1.33美分或6.80%。持倉量達到24.7萬手,與上周減少1萬多手,成交量為26.6萬手,增加近1萬手。
截至本周國內白糖市場連續7周收出陽線。主力合約1101本周高開高走,周一大幅上漲創出5313的高點。隨后三個交易日小幅回調,周五繼續上漲。合計本周1101期約收于5262元/噸,累計漲幅68元或1.31%。成交量為750.7萬,增加120多萬,持倉量61.2萬,減少2萬多手。從6月以來,本輪上漲累計達11%左右。
一周行情分析
供給緊張或緩解,國際糖價回落
本周國際糖價并沒有繼續上漲,反而開始下跌。正如我們在上周所介紹的一樣,這輪國際糖價上漲的主是由短期內的供給緊張和需求旺盛間的矛盾所引起。各進口國有填補其業已下降的食糖庫存量的需求,卻遇上巴西卻因為頻繁下雨而影響了食糖的出口裝運,造成了短期內國際糖市的供不應。但是實際上情況并沒有那么糟糕,盡管受雨水影響,7月巴西食糖出口量仍然大幅增加到290萬噸的水平,去年同期為230萬噸,同比增長60萬噸。隨著后期雨水減少,估計未來數月巴西港口堵塞的現象將得到疏通,國際糖市供給緊張局面有所緩解。
同時市場方面預期一些產糖商將重返國際食糖市場,進一步增加市場上的食糖供給。特別是經歷連續兩年干旱天氣沖擊甘蔗生產后,新制糖年印度有可能重返國際食糖出口市場。由于印度雨季期間得雨水增多,ISO估計下榨季印度食糖產量達到2,400萬噸的水平,此數據仍低于印度糖廠協會估計的2,550萬噸。總之從目前的情況看,新制糖年印度的食糖產量可能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未來數月隨著主要產糖國的新糖上市將緩解市場上食糖短缺的局面。
眼下國際糖市短期的供不應求仍有利于糖價在高位運行,但中長期的供過于求格局并沒有改變。10/11榨季全球食糖生產開始恢復,全球一些主要產糖國的食糖產量如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前蘇聯國家都開始大幅增加,ISO預計全球糖市在10/11榨季產量過剩250萬噸。因此從中長期來看糖價有可能會回調。
7月產銷數據利好,糖價受支撐繼續上行
本周鄭糖并沒有追隨國際糖價下行,而是受國內基本面的利好支撐獨自上漲。目前鄭糖主力合約1101已經連續7周收出陽線,期間更是創出5313元/噸的新高。現貨情況,與上周相比,本周國內產銷區糖價繼續保持小幅上漲的勢頭,產區周漲幅為60-100元/噸,銷區價格上漲較為明顯,周漲幅高達180元/噸,銷量也較上周也有所好轉。
本周糖協公布了截至7月份的全國食糖產銷情況。截至2010年7月末,本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898.53萬噸,累計銷糖率83.68%(上制糖期同期銷售食糖1007.48萬噸,銷糖率81.04%),其中,銷售甘蔗糖845.66萬噸,銷糖率83.41%(上制糖期同期為81.38%),銷售甜菜糖52.87萬噸,銷糖率88.12%(上制糖期同期為76.7%)。
我們知道2009/10制糖期全國產糖1073.8萬噸,比上制糖期1243萬噸減產了169.2萬噸。而截止至7月末,全國累計銷糖898.53萬噸,剩余庫存為175萬噸。但我們考慮到計算可供應量還需加上國儲糖和進口糖。因為國儲糖和進口糖都是原糖,需要加工成白糖才能投放。但是目前全國加工能力有限,估計7-10月4個月加工原糖極限能力為70萬噸。在本榨季剩余3個月內食糖可供量僅為245萬噸。
目前全國已經步入食糖銷售旺季,由高溫引起的飲料、冷飲消費和中秋、國慶雙節備貨對食糖的需求十分旺盛。7月份全國單月銷糖達114.78萬噸,更是首次超過去年同期單月銷量。去年同期工業庫存235.64萬噸,廣西地方儲備糖60萬噸,下半年進口糖30萬噸,可供量為325.64萬噸,最終還出現較大缺口。由此可見在下榨季新塘上市前,全國供需面緊張,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糖價易漲難跌。
在本周四,國家發展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聯合發出公告為了保證食糖市場供應,穩定價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財政部決定于8月12日投放第七批國家儲備糖,數量15萬噸。但是面對本榨季300多萬噸的產銷缺口,國儲拋糖效果恐怕并沒有那么明顯。周五鄭糖的強勢上漲就是市場對國儲拋糖的最好答復。
與上周相比,本周國內糖市漲勢有所放緩。但是高溫和銷區薄弱的庫存仍是支撐糖價繼續上漲的理由。全國各地高溫將進一步刺激主要含糖食品如飲料等的生產,從而加大對糖的需求。此外現在銷區庫存相當薄弱。由于前期糖價處于高位,銷區并沒有保留多少庫存,而現在正處節日消費旺季,食糖庫存日益薄弱。盡管本周四國家發布將于8月12日拍賣15萬噸儲備糖的公告,后期還有20萬噸要招標加工。但市場認為國儲此次拍賣恐怕更主要是為了及時補充銷區薄弱的庫存。考慮到前幾次拍賣糖價仍現漲勢,此次糖價會不會出現回落很難判斷,目前市場看好后勢的大有人在。
操作建議:
鄭糖1101在本周繼續小幅上漲。目前,從日線上看鄭糖上方有所阻力,處于短期的調整階段。從周線上看鄭糖中期上漲趨勢并沒有改變。建議前期多單可以繼續持有,切勿重倉盲目追多。
數據圖表匯總
圖表:全球食糖生產消費
圖表:巴西食糖生產消費
圖表:中國近年產量量
圖表:國內白糖銷糖率
圖表: 國內白糖月度進口
圖表:國內白糖現貨價格走勢
一周新聞回顧
【巴西】新制糖年中南部已產糖1,400萬噸
巴西蔗產協會(Unica)本周一表示,由于今年糖廠提前開榨,加上天氣一直較好,截至7月15日,巴西中-南部地區已收榨甘蔗2.55億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0.2%,已產糖1,400萬噸,產酒精109億公升,較去年同期增長20.6%,同時,巴西食糖產量較同期增長了30.4%。上述數據包括今年4月1日正式進入新制糖年前該區收榨的甘蔗。巴西中-南部地區甘蔗一般是11、12月份停榨。
【巴西】7月食糖出口量達290萬噸
外貿部本周表示,今年7月份巴西食糖出口量大幅增加到290萬噸的水平,其中原糖200萬噸,精煉糖85.22萬噸,去年同期為230萬噸,其中原糖170萬噸,精煉糖62.75萬噸。今年6月份出口原糖190萬噸,精煉糖57.85萬噸。占據巴西總產量90%的中-南部地區于4月1日開始收榨甘蔗。
【印度】7月份印度食糖庫存量同比增15.6%
印度糖業界消息人士透露,到7月1日時印度的食糖庫存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5.6%,達到了890萬噸(不包括進口糖),可滿足國內4個月的需求。印度糖廠協會(ISMA)認為,估計擬于今年9月30日結束的09-10制糖年期間印度的食糖產量將從08-09制糖年的1,470萬噸增至1,880萬噸。
【印度】10-11制糖年印度將產糖2,400萬噸
國際糖業組織本周三表示,估計10-11制糖年印度食糖產量較前期預測的2,200-2,300萬噸將增加100-200萬噸,達到2,400萬噸的水平,不過,此數據仍低于印度糖廠協會估計的2,550萬噸。
2010年8月12日第七批國儲糖競賣公告
2010年8月5日,國家發展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聯合發出公告,具體內容如下:
為了保證食糖市場供應,穩定價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財政部決定于8月12日投放第七批國家儲備糖,數量15萬噸,競賣底價為4000元/噸(倉庫提貨價)。國家儲備糖投放通過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電子網絡系統公開競賣,競賣標的單位為300噸,競買主體限于食品加工企業。
【產銷數據】截至2010年7月末,本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898.53萬噸
2009/10年制糖期全國共生產食糖1073.83萬噸(上制糖期同期產糖1242.89萬噸),比上一制糖期少產糖169.06萬噸,其中,產甘蔗糖1013.83萬噸(上制糖期同期產甘蔗糖1152.76萬噸);產甜菜糖60萬噸(上制糖期同期產甜菜糖90.13萬噸)。
截至2010年7月末,本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898.53萬噸,累計銷糖率83.68%(上制糖期同期銷售食糖1007.48萬噸,銷糖率81.04%),其中,銷售甘蔗糖845.66萬噸,銷糖率83.41%(上制糖期同期為81.38%),銷售甜菜糖52.87萬噸,銷糖率88.12%(上制糖期同期為76.7%)
2010年1-6月主要含糖食品產量增長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2010年1-6月,國內主要含糖食品累計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仍保持增長態勢,其中,糕點、餅干、速凍主食品、罐頭、果汁和蔬菜汁飲料類同比累計增幅在22.17-43.89%之間。具體產量增長情況如圖表所示:
類 別 | 1-6月累計完成產量(萬噸) | 同比累計增幅(%) | 6月完成產量 (萬噸) | 同比月增幅 (%) |
糕點 | 64.95 | 43.89 | 11.34 | 42.25 |
餅干 | 208.45 | 40.17 | 41.76 | 45.84 |
糖果 | 77.99 | 16.73 | 13.8 | 19.93 |
速凍主食品 | 134.98 | 22.17 | 19.54 | 8.13 |
乳制品 | 1000.31 | 8.88 | 179.32 | 5.67 |
罐頭 | 370.67 | 24.35 | 80.51 | 29.7 |
冷凍飲品 | 129.12 | 6.32 | 31.79 | 3.01 |
碳酸飲料類 | 569.46 | 0.39 | 119.82 | -3.45 |
果汁和蔬菜汁飲料類 | 750.54 | 25.67 | 137.08 | 18.49 |
東亞期貨 徐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