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指期貨市場的角逐中,機構投資者在交易信息獲取、研究實力及交易理念等方面的優(yōu)勢日益明顯。
見習記者 李東亮
本報訊昨日本報獲悉的多家期貨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61.22%的法人機構在股指期貨交易中實現盈利,實現盈利的個人投資者僅占34.32%。機構投資者在交易信息獲取、研究實力及交易理念等方面的優(yōu)勢日益明顯。
多位期貨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法人機構多為一般法人,特殊法人開戶只占極少部分。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股指期貨投資者開戶3.5萬戶,法人機構投資者占整個開戶數的3.2%,成交量占1%,持倉量占15%。
據介紹,目前一般法人機構基本上只參與跨期套利、期現套利或單邊交易。對于多數期貨公司法人機構盈利面達到60%左右的現象,一批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與法人機構具有天然優(yōu)勢有關。
首先,法人機構一般是團隊操作,不僅具有一定的研究實力和交易技巧,而且交易紀律執(zhí)行到位,更重要的是財務管理能力比個人投資者更具優(yōu)勢。此外,由于法人機構資金量大,對期貨公司盈利與成交量的貢獻突出,期貨公司大多加強了對法人機構的服務能力,研究與后臺支持也多向法人機構投資者傾斜,這也造成法人機構在盈利方面更有保障。
相比之下,多數個人投資者交易程序隨意,臨時改變交易計劃時常發(fā)生,容易受情緒影響,并且對個人資金管理不善,在一連串的虧損之后,不斷加大下一筆交易的倉位,導致更大的失敗。另外,個人投資者較多參與投機交易,很少參與風險較低的套利,導致虧損面較大。
不過,盡管機構投資者在保障盈利方面更具優(yōu)勢,但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會失利。光大期貨總經理曹國保表示,一些法人機構賬戶參與了套保,在下跌的行情中自然會在股指期貨上實現盈利,而一旦出現上漲的行情,不排除部分法人機構會在股指期貨上虧損。
另據記者了解,部分俱樂部制的個人投資者組織盈利幾率也達到了65%左右,即每出手100次,平均有65次盈利,這一數據較其他非俱樂部制的個人投資者情況要好很多。
上海某期貨公司負責人表示,個人投資者也出現了一些分化,部分從商品期貨轉過來的投資者,采用“抱團”作戰(zhàn)的策略,盈利同樣可觀。一些所謂的俱樂部對成員素質有一定要求,并采用會員制形式進行管理,定期開展研究探討,按照嚴格的紀律執(zhí)行操作,同樣也能保證較大的盈利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