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
胡俞越 編輯 梁偉)
房地產重拳出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冰島火山灰、美股離奇下跌等一系列事件的相繼爆發(fā),使5月的股市繼續(xù)著前期的弱市格局。碰巧的是,股指期貨也在這一敏感的時間段推出,成為名副其實的冤大頭。筆者看來,股指期貨不應當背負助跌的“罪名”,基于分流資金和引導股市下跌的論斷,有其不夠合理之處。
首先,按照盤中最高的持倉量18000手來計算,股指期貨市場占用的保證金最多也僅有27億左右。即留在股指期貨市場的持倉資金大致有27億,而其他資金可以挪為他用,并不限于股指期貨。事實上,股指期貨的投資者的投資風格較為靈活,資金使用效率較高,股指期貨實際占用的資金很少。況且,股指期貨市場中90%的投資者都是來自于商品期貨市場,也就是說,27億中的絕大部分是由商品期貨市場而并非股市轉戰(zhàn)而來。因此,相對于流通市值巨大的滬深兩市而言,所謂的分流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其次,期貨領跌現貨的說法,筆者認為也存在商榷之處。從期指市場的本質來看,一方面,股指期貨作為衍生于股票現貨的產品,其最終交割結算價是現貨指數的高低,因此股指期貨的價格依附于現貨股票市場的表現。在當前的格局下,期指市場投資者的報價主要參考標的是現貨市場的走勢,而非獨立于股市造成所謂的“領跌”。這一點在筆者同多名成功的期指投資者交流中得到了驗證,期現走勢一致,基差合理也同樣說明期指不可能獨立于股市。另一方面,持有大量股票頭寸的機構投資者尚未正式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當前股指期貨的價格并不完全包含股市投資者的預期,因此期指對現貨市場的影響極為有限。
而對于期現引導關系的實證檢驗由于數據較少也很難說明問題。筆者就不同時段的高頻數據做過因果分析,結果大相徑庭,不一而論。究其原因,短期內由于股指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存在差異,這樣的檢驗容易導致“偽回歸”的現象。從計量技術來看,對于格蘭杰因果檢驗,如果不能找齊信息集和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很有可能將毫無聯系的數據檢驗出因果關系。
綜上,所謂的領跌一說很難成立。股指期貨尚處于嬰兒學步階段,我們不應過分夸大其作用。在實際操作中,反倒是股市對期市具有更重要的參照意義。因此,對于強加于期指的助跌的“罪名”,我們認為不可取,其理由也是站不住腳的。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
胡俞越 編輯 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