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勇 朱宇琛
○編輯 朱賢佳
工信部日前下發的《現有鋼鐵企業生產經營準入條件及管理辦法》(簡稱《辦法》)的意見征求稿引起了眾多鋼鐵企業的關注,對于政策的執行方式和執行力度也有許多猜測。在12日舉行的“我的鋼鐵”年會上,知名鋼鐵行業專家、中鋼協副秘書長戚向東向本報記者對這一準入門檻進行了解讀。
《辦法》是在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亟待整合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對于產能過剩問題,戚向東呼吁要有更細致地認識。
“我們從產能2億噸的時候就開始喊過剩了,老這么喊不行,一定要對產能有基本定義!逼菹驏|表示,設備開工率在85%屬于正常情況,低于80%為過剩,超過90%就說明產能出現緊缺,需要擴大。據悉,今年我國粗鋼生產和消費全年預計均超過5.65億噸,均創歷史新高,但綜合產能并未超過7億噸。按此粗略估算,我國產能利用率約在80%。
戚向東表示,目前我國鋼鐵產品需求結構發生很大變化,長材生產、需求增長好于板材。產能過剩是結構化、階段性過剩,其中以不銹鋼和板材過剩最為突出。“抑制鋼鐵產能過剩,不僅要嚴格控制低水平重復建設,也要嚴格控制板材項目的盲目發展!逼菹驏|說。 由于此次工信部計劃以產量為硬指標,一大批百萬噸以下的小鋼企就成為“落后產能”的代表,面臨被“一刀切”的命運。但數據顯示,2009年,由于企業產品結構和原料成本兩個因素,以生產長材為主的小企在盈利上全面超越了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