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本月17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6月份,我國糧食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2%、1.0%、1.5%、0.4%、0.8%、0.6%,已連續六個月上漲,累計漲幅達4.9%。糧價號稱百價之王,糧食與許多農副產品價格密切相關,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往往成為引發通貨膨脹的“領頭羊”。1985年、1988至1989年和1993至1995年三次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都是由于上年或當年糧價大幅度上漲引起的。不僅如此,伴隨這三次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供應量也都在上年或當年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今年,恰恰也是以上兩種情況同時出現。
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今年上半年總的新增信貸達到7.37萬億人民幣,比2008年上半年猛增了201%,M2同比增長28.46%,增幅比上月末高2.72個百分點,創歷史最快增速;M1同比增長24.79%,增幅比上月末高6.09個百分點,是上一輪通貨膨脹結束后增長速度較快的一次。此次糧價上漲是否真的會引發新一輪通貨膨脹,引發了人們對“通貨膨脹”來臨的擔憂。
“從目前中國經濟的總體狀況看,今年以來的糧食價格上漲不至于引起通貨膨脹。”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鐵剛明確指出,“我國的糧價是由國家調控的,從我國糧價已經連續6年負增長的角度看,這次糧價上漲呈現明顯的價格回歸愿望和政策導向,是國家托市的一種策略。今年下半年隨著新糧即將上市,國家為騰空庫存,會陸續開庫放糧,加快拍賣糧食的節奏,市場糧源充足,價格自然會回落,不會對通脹產生推動作用。”
目前的糧食庫存依然較為充足,通過調節庫存仍可控制價格上漲幅度。進入6月份,國家加大了庫糧拍賣頻率,國庫收儲的2008年產大米就放了三次,對市場糧價起到抑制作用。而且,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通過了《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將2020年糧食生產能力目標提增至11,000億斤,比現有產能增加1000億斤,主要目的就是要確保糧食安全。
“糧食價格上漲,將會有利于減少國家對農民種糧的補貼,降低政府今年的財政赤字。”張鐵剛進一步指出,“糧食價格上漲應該是一件好事情,目前國家一直在尋求解決城鄉收入差距過大的途徑。糧食價格不上去,實現農民的收入增加就很難。”
在我國CPI商品構成和權重中,食品類商品權重占33.6%,決定著CPI運行的基本趨勢。歷史資料顯示,我國CPI走勢與食品價格走勢的相關程度很高。而糧食又是食品生產鏈的源頭,乃食品價格的基石,因此,研究糧食供需狀況及其價格走勢對預測CPI運行態勢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目前,在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費的支出仍然分別占到37.7%和46.2%,糧食價格仍然是對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最具影響力的項目,因此對居民的消費支出仍有重要影響。糧價價格上漲還會直接帶動其他商品尤其是酒類及食品生產成本的提高,同時間接造成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渤海證券分析師閆亞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