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80年代后期建立的鋼材現貨批發市場,改變了生產計劃由國家規定、產品由國家分配的傳統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鋼材生產企業面向市場、適應市場的能力,也為建立統一、高效、通暢的鋼材流通體系打下了基礎。但當時普遍出現的三角債以及由現貨市場本身的缺陷如信息不暢、交易缺少公開性所帶來的問題,困繞著鋼材生產和經營企業,制約了鋼材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因此,人們急需找到一條履約率高、質量有保障、能產生權威價格的有效途徑,線材期貨品種正是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鋼材流通體制改革的進程中應運而生。1993年3月,蘇州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φ6.5mm線材期貨交易,之后,天津聯合期貨交易所、沈陽商品交易所、重慶商品交易所、上海建筑材料交易所和北京商品交易所也相繼推出該品種的期貨合約。 1993年至1994年,我國的經濟正處于特定的起步發展階段,一方面,由于線材是基本建設中不可缺少的產品,市場需求面廣量大,線材期貨交易一推出,馬上得到鋼廠、物資流通企業和使用廠家的積極響應,另一方面,由于當時的銀行資金相對寬松,因而催化了新上市的線材期貨品種的交易規模迅速擴大。這期間全國線材期貨交易累計成交總量達到4.52多億噸,成交金額計1.32多萬億元,交割總量251多萬噸,成為當時全國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貨品。
當時線材期貨價格走勢回顧
1993年至1994年間,受線材價格變化因素的影響,線材期貨合約價格波動頻繁、波幅較大。線材期貨價格走勢大體可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3年3月至6月),由于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鋼材需求迅猛增長,線材現貨價格由1700元/噸一路攀升,至1993年上半年,市場價格突破了4000元/噸。作為現貨市場價格的預期,線材期貨價在1993年年初,高位運行于4000元/噸左右,與當時的現貨價保持同步。
第二階段(1993年7月至11月),受國家緊縮政策的影響,鋼材市場需求減少,而國內鋼材產量和國外進口繼續增加,線材現貨價格迅猛下跌,由最高時的4200元/噸降至2620元/噸,跌幅達37.62%。線材期貨價提前于現貨價急速下跌,如三個月的期貨價由最高4270元/噸跌至2347元/噸,跌幅達45.04%。
第三階段(1993年12月至1994年1月),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形成的泡沫,給市場帶來通貨膨脹的趨勢,在這種趨勢的拉動下,加之銀根松動的配合,現貨價格出現短期回升,而期貨價格在交易者的推波助瀾下,先于現貨價迅速反彈,最高價位為3840元/噸,超過了當時的現貨價。
第四階段(1994年2月后),國家采取了抑制通貨膨脹的調控措施,社會需求不旺,加之鋼材庫存過大、進口過多,期貨價格一路回落。
胡光瑋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