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
□本報記者 康書偉 山東聊城報道
2月9日,元宵節。
根據有關部門的預報,這一天的月亮將是五十二年來最圓的月亮,但同一天,山東省聊城市五百萬畝麥田也正遭受著五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旱情。此時,超過山東小麥種植面積十分之一的山東聊城,一場全市上下全體動員、參與人員達到30萬人的搶水搶灌、澆地保苗的突擊戰正悄悄打響。
聊城超八成麥田遇大旱
2月10日,記者沿聊冠路向西進入重災區冠縣境內,本該是麥苗返青的季節,但是映入眼簾的色調卻是黃色與綠色的交織,“要是冬天有場雨雪,這時候都該綠油油的了。”家在莘縣農村的出租車司機師傅告訴記者。
公路兩旁,拖拉機、三輪車以及小型柴油機等各種農用機械被放在一條條有水的河溝旁提水。冠縣定遠寨鄉呼家村的呼大爺正在和兒子、兒媳澆地,自家的小柴油機架在路邊從溝渠里抽水。“要是水不斷流,四個小時就能澆完。”可溝渠里的水不足半米深,看著越來越淺的水,呼大爺有點擔心。
“一冬天沒點雨雪,麥苗早就干了,要是沒前兩天那場雨,麥子地里都可以放火了。”一位農民順手從地里拔起一把麥苗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由于長期的干旱,冬天溫度太低無法灌溉,因此麥苗根系稀疏,已經枯黃了。至今,他的麥田還在排隊等待灌溉。
降水量少是旱災的主要誘因。當地氣象部門的資料顯示,從去年11月至今年2月2日,這個市的平均降水量僅為2毫米,較歷年同期少了92.5%,比去年同期少了82.3%。據水文資料記載,為聊城市“五十年一遇”的大旱天氣。“麥苗處于‘返青期’,不能得到足夠的水分,就形成了旱災。”聊城市水利局辦公室副主任楊磊表示。聊城市是山東省的糧食主產區,資料顯示,全市總體播種面積776.7萬畝,其中冬小麥面積達到了610萬畝。“全部播種面積一度全部受旱,目前的受害面積達到500萬畝,重旱330萬畝,部分區域麥苗開始枯萎。”聊城市超八成麥田遭遇旱情。
山東省去年冬季以來,平均降雨僅14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65%,特別是自今年1月份以來,全省平均降雨量僅1毫米,為山東省“三十年一遇”的干旱年份,農田受旱面積超過3000萬畝,重旱1152萬畝。與聊城同時遭受這一特大旱情的還有位于魯西、魯南地區的濟寧、菏澤、德州等幾個地市。
2月7日至9日上午,聊城市喜降甘霖,平均降水量在10毫米,這是聊城市入冬以來出現的首次有效降水過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旱情。“這次降雨也就能挺五六天,抗旱形勢依然嚴峻。”聊城市農業局信息科劉科長表示。而根據氣象部門的預計,13日聊城市還將有一次降水。
和時間賽跑
“抗旱,政府比老百姓還急。”正月十五晚上六時許,聊城市抗旱防汛辦公室通訊科的楊蘭華還未下班,直到將當日的抗旱進度統計表做完并發送到聊城市委書記和市長電子信箱,她才可以回家吃飯。“過年后,幾乎沒有在七點前下過班,每天不管多晚,都得把這個數據統計出來,如果晚上弄不出來,早晨還沒吃完早飯,就會有人打電話催我了。”
作為山東省的重旱區,聊城市的抗旱工作引起了各級政府高度關注。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山東省副省長賈萬志等親自到聊城一線督陣,在春節后密集調研指導聊城市抗旱保苗工作。
“必須搶引搶灌,和時間賽跑。”聊城市抗旱防汛辦公室副主任趙振斌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最急的任務就是盡快完成一遍小麥‘返青水’,雖然目前來看灌溉一遍的問題不大,但是天旱導致灌溉周期比平時長,周期越長,麥苗損失就越大。”農業部門的專家分析,在小麥進入分蘗期后,土壤處于嚴重干旱狀態,會影響次生根的生長,如果持續干旱,勢必導致小麥大幅減產。
呼大爺告訴記者:“如果這次澆不上水,產量能有四五百斤就不錯了,甚至更少。澆上這遍水,樂觀估計產量能到七百多斤。”而去年這塊地畝產在九百斤以上。“只要能及時澆上水,即使是那些發黃的麥苗,也會有一定的收成。”聊城市農業局信息科劉科長告訴記者。
水源告急的考驗
“從年初三,我們就開始從黃河引水了,這比往年早了十幾天”。2月10日下午,正在檢修機器的冠縣駱駝山揚水站李站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上游的水越來越少了,已經抽不上來了,“昨天晚上,三臺機組還能開一個,這會兒只能休息了,只要水過來,就隨時開機揚水。”
“天旱不可怕,就怕缺水源。”楊磊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聊城市的整個水源體系中,主要依賴黃河水。”承擔著聊城市近800萬畝農作物灌溉的主要引水灌溉工程是位山、郭口、陶城鋪、彭樓四大灌區,四處灌區總設計控制面積達850萬畝,在水源有保證和工程符合設計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基本實現引黃灌溉全覆蓋。“由于黃河水流量小等原因,引水工程很難達到設計引水能力”。
聊城市水利局明確,將抓住小浪底水庫流量由700立方米每秒增至900立方米每秒的有利時機,盡量多的爭取黃河水引水指標。更讓人擔憂的是,今年黃河流域的多個省市旱情嚴重,沿黃省份引水量增加,導致黃河干流下游來水不斷減少。
一份統計數據顯示,至今年五月底小麥成熟,聊城市工農業需水量約為13億立方米,而目前境內總蓄水量約為6500萬立方米,地下水源中扣除潛水蒸發后適宜可取水量約4億立方米,缺水約8.5億立方米。
在黃河水緊張的情況下,尋找新水源成為必然選擇。最新的數據顯示,聊城320萬畝已灌溉面積中,采用機井灌溉的達到130余萬畝,一些工業企業處理后達標排放的廢水也成了麥苗的“救命水”。
楊磊告訴記者,截至2月10日16時,聊城市引水總量達1.3億立方米,已經澆地320萬畝,目前仍保持著每天30萬畝以上的速度向前推進。盡管如此,旱情的隱憂依然不能徹底消除。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