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市場投放量持續增加
證券時報記者 李 哲
隨著我國北方地區旱情的延續,各地接連發布干旱紅色警報,其中河南、安徽等省的小麥受旱面積達到了六七成。不過,研究人員認為,由于中國大力投入緊急抗旱灌溉,小麥主產區產量受旱災的影響可能不大。
自去年11月以來,華北地區幾乎沒有降雨或降雪。遭受打擊最嚴重的是中國最大的小麥產區河南,該省小麥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旱區面積占中國冬小麥產區面積的一半,但至今只有少部分產區遭受嚴重打擊。研究人員表示,只要農民及時灌溉的話,就可以大量減少損失。
據中國氣象局昨日公布的消息,7日至9日凌晨,中國河南、安徽、山西等10個旱區省份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時機,開展了大范圍的人工增雨作業,氣象干旱面積減少逾1500萬公頃。
“這次旱災到底會對我國今年糧食生產構成多大影響,目前很難估算出精確數值,但即使干旱導致我國今年糧食產量下降,也不會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構成根本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日前表示。徐小青還指出,按照我國目前的糧食儲備水平,假設未來出現極端事件導致糧食產量下降一半,即減產近6000億斤,我國依然能夠應對。
據有關機構推測,如果損失能夠控制在300萬噸以內,總產量將從去年創紀錄的1.125億噸降至2007年的水平。這可能導致中國已經富余的倉庫出售部分存糧,但是不可能引發大幅增加從國際市場的進口。如果在3-4月小麥的關鍵的生長期依然雨量缺少,則農作物損失可能會加重,但中國龐大的儲備仍可以抵消部分影響。
對此,澳大利亞聯邦銀行也發布報告稱,由于中國小麥產區大部分受影響的小麥作物可以通過人工灌溉獲得所需的水分,所以中國政府預計小麥產量只會減少2%-5%。另外,中國小麥庫存充足,可以用來填補國內的任何產量不足。
盡管如此,在阿根廷的干旱、印度實施出口限制和巴基斯坦加大進口共同影響下,中國的干旱已經令分析師和交易員為短期供應感到擔憂。鄭州強麥期貨價格自上周一開盤以來已經上漲了5%。
但是,小麥現貨價格依然保持在政府設定的收購價上。來自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的數據顯示,近期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投放量持續增加,國內市場價格以穩為主,不同地區略有漲跌,全國糧食批發市場三等白小麥為1750元/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