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華北產區干旱對小麥價格的影響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 08:48  中瑞金融

華北產區干旱對小麥價格的影響分析

  近期小麥市場可謂意外多多,在現貨價格堅挺,華北小麥產區干旱的情況下,鄭強麥卻意外下跌,而且其下跌速度和幅度也相當意外。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其實意外也是在合理之中。根據目前的基本面情況,小麥有繼續下跌的可能,而大幅上漲的條件目前還不具備。

  根據筆者對全球農產品主產地天氣狀況的長期信息收集,發現自11月以來,華北地區就持續干旱,天氣寒冷,較大范圍的降水只出現過兩三次,對于小麥的播種過越冬來說,降水顯明偏少,而且目前已經有大量的相關報道。其中最具權威的是農業部發布的最新信息,表示目前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甘肅等主產省小麥受旱1.19億畝,成災2617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億畝和2000萬畝。據農業部種植業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入冬以來北方大部地區降水持續偏少,華北、黃淮等地降水量較往年同期偏少七成至九成,旱情持續發展。河南、安徽、山西3省小麥受旱面積均逾50%。嚴重的旱情給一些地區小麥安全越冬和正常生長帶來極其惡劣影響。

  咋看這樣的新聞,產區小麥生長情況似乎不容樂觀,但其實冬小麥對天氣最為敏感的時候是每年的5月份。小麥生成最為關鍵,對降水最為需要的時期是在5月初到5月中旬的抽穗一揚花階段。當然我都知道如果目前的小麥產區降水適時、光溫條件較好,小麥出苗、分蘗及越冬狀況好,也是利于小麥豐收。但影響單產最重要的時期還沒有到來,這是近期小麥期價不理睬天氣因素的一個重要因原。

  我們對商品價格的預測一般是通過分析其供求關系,產量是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產量的預期自然也會對價格造成影響,但是在目前的宏觀形勢下,商品價格主要是由需求主導。從最新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看,12月份的CPI已經降到1.2%,而且步入負數已經是遲早的事,另外第四季度的GDP降至6.8%。未來中國的通貨緊縮已經近在咫尺。雖然小麥的需要保持剛性增長,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持續惡化,需求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其他商品如果下跌也會帶動小麥價格走低。

  2008年的小麥已經豐產,整個的糧食產量接近1998年歷史最高水平,高達51200萬噸。平均到每一個人,粗略估計至少也有380公斤/人。而事實是每一個人一年消耗糧食只需要370公斤。這樣算來,2009年整個糧食在不大量出口的情況下是過剩的。所以基本可以斷定2009年小麥價格難以大幅上漲。近期期貨價格下跌也在合理之中。

  我們也注意到,近期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數量增加,但成交率出現明顯下滑。尤其是1月14日舉行的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成交率為成交率44.12%,比上前期趨跌,這表明節前小麥采購意愿并不強,而當前小麥價格已漲至階段性相對高位。節前本應是消費旺節,企業積極備貨,但是由于小麥價格偏高,現貨價格一直較為堅挺,加上前期副產品價格連續下跌,致使制粉企業加工利潤大幅縮水,導致小麥采購備貨不如預期,最終出現備貨基本結束后,小麥期價大跌。

  另外,根據海關總署本周四公布的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12月進口小麥31,500噸,較上年同期大增5,299.7%。但是中國2008年小麥進口總計31,873噸,較上年下滑62%。更重要得是目前中國糧食庫存并不是很高,與歷史高位還有相當的差距。中國政府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已經承諾不再發放出糧食出口配額,而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危機使得我國南方部分出口企業訂單減少,部分農民工提前回鄉,商品面粉需求量降低。

  從去年以來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地普遍出現小麥和玉米價格倒掛的現象。在今年新玉米上市前約一年半時間內,華北黃淮地區小麥價格普遍明顯低于玉米。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市場,小麥玉米價格倒掛情況雖有出現,但持續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半年,而此次我國小麥玉米價格倒掛時間竟然長達一年半。隨著差價的調整,小麥作為能量飼料替代玉米在大部分地區已經基本停止,這使得飼料小麥消費大為縮減。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近期強麥期價出現較大的跌幅。從目前的技術面看,雖然鄭強麥有繼續下跌的趨勢,但是強麥繼續前幾日的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為國家2009年的新糧最低收購價格比原來提高了15%左右,1700元/噸左右的最低收購價格給出了小麥現貨市場價格的底部,這極大的限制了2009年強麥期價的下跌空間。而且國家2008年收儲了國內小麥總產量近40%的數量,所以2009年小麥市場很可能繼續政策市特征,這也為2009年小麥市場平穩運行格局定下基調。

  中瑞金融 黑衣人

    相關專題:

    旱情嚴重威脅小麥生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進入股吧 】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