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葉苗
2008年,中國期貨市場因為發生在部分公司身上的“套保疑案”而顯得頗為喧囂。國際商品價格暴跌,這些企業在衍生品交易上損失慘重,引發公眾對套期保值的熱烈討論,甚至“套期保值”本身也引發了爭議。
“問題不是該不該從事套期保值交易,而是如何做。”昨日,在“中金所茶座”上,來自湘財祈年期貨經紀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兼副總裁劉仲元表示,套期保值交易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簡單,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技巧,還需要管理、風控諸多環節的配合。以上企業,有些屬于套期保值手段不當,存在投機心理;有些則根本不是套期保值,不是違反了“方向相反”原則,就是違反了“數量相等”原則。劉仲元仔細分析了這些疑案的“犯事肇因”,說明套期保值的本意是對沖,其成功失敗的不能只看單邊,以期貨盈虧判斷套期保值是否成功,實際上是以投機眼光看待套期保值。
劉仲元表示,衍生品工具具有雙重性,既可作投機工具,也可作風險管理工具。“以這些事件否定套期保值,就像高速公路出車禍后因此否定高速公路一樣可笑。”
做套保的——國航和深南電:賣出看跌期權而導致大虧
劉仲元介紹,國航和深南電都是因為賣出看跌期權而導致大虧。盡管賣出看跌期權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種對沖方式,但降低成本有限,一旦反過來,風險巨大。當初,陳久霖大虧是因為賣出看漲期權。如果上述公司當時僅購買看漲期權,效果就大不一樣。“油價暴跌背景下,國航和深南電在衍生品上產生虧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相反有巨額盈利反而不對。”劉仲元表示,也不要做事后諸葛亮,苛責他人。
以中國國航為例,其公告稱:“公司選擇了在獲得按固定價格買入燃油權利的同時,授予對手方以更低的固定價格賣出燃油的權利”,7月間訂立,期限最長至2011年,數量占2008年度實際燃油采購量的40%至60%。 劉仲元分析:其交易結構是“買進看漲期權同時賣出看跌期權 ”。國航套保數量沒有超額,買進看漲期權屬于經典式套保,油價若上漲可以盈利,對沖成本上漲風險,油價下跌至多損失權利金,損失不大。
“為什么又要賣出看跌期權,貪圖小便宜,”,劉仲元分析,國航賣出看跌期權,可以收到權利金,正好與買進看漲期權的權利金對沖。但國航虧就虧在賣出看跌期權,風險極大。油價若上漲,白得權利金;若下跌,對手以約定價格賣給你,盡管是“更低的固定價格”。當時看似乎不可能,但小概率事件發生了。“顯然,這是賠錢的根子”。
深南電也是賣出看跌期權,對手為新加坡杰潤公司。賣出看跌期權,意味著深南電看漲,想賺權利金。而最終小概率事件的發生,使得深南電現在處于糾紛階段。
沒套保的——中信泰富、華聯三鑫:違背了方向、數量原則
劉仲元表示,對套期保值而言,必須堅持四項原則:一是品種對應或相關;二是方向相反,違背這一條就是投機;三是數量不超額,超額肯定是投機;四是時間基本匹配。對企業來說,最大的誘惑是將套期保值的初衷變身為投機。如華聯三鑫石化,“方向一致”搞投機;中信泰富大大超量也是投機。
例如,中信泰富因看漲澳元而賣出澳元看跌期權。澳元兌美元執行匯率為0.87,總量為90.5億澳元。對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13家銀行,簽訂了24份合約。 據了解,中信泰富澳洲鐵礦石項目目前的資本開支需求約為16億澳元,隨后的25年經營期內需要大約10億澳元營運費用。劉仲元表示,中信泰富簽約總量為90.5億澳元,大大超出實際需要,違背“數量相等”原則,這是典型的投機。
華聯三鑫石化是PTA的生產企業。自己生產自己還做多接貨,違背“方向相反”原則,也不能算套期保值。
|
|
|